欢迎访问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临朐
登录    注册    无障碍及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临朐 > 历史人物

马益著

时间: 2025-01-15

     马益著(生卒年月待考),字锡朋,一字梅溪,临朐县七贤乡胡梅涧村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少时即博学多闻,却屡试不第,只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得岁贡,因而受到士绅们的讥讽和父辈的责备。一次其父训斥他:“文不成才,农不识谷,一生何以为计?”不公正的舆论压力,使他积怀难释,乃愤然执笔,写成《庄农日用杂字》(下称《杂字》)一书,以此回答人们的嘲讽,而泄心中的不平。

    《杂字》474句,每句5字,一韵到底。从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写出一年的农事活动,中间也写到饮食起居,男婚女嫁,既有生产知识、经验介绍,又有当地习俗的反映,以庄户语写庄户事,曲尽其妙,雅俗共赏。在写农家生活时,不但写了“擀饼大犒劳,豆腐小解馋”的穷苦百姓,还描述了“驼蹄与熊掌,猴头燕窝全”的财主人家,铺叙中间,对比鲜明。由于《杂字》适合农民的需要,又琅琅上口,易记易懂,因而为群众所喜爱。清末民初,《杂字》在山东及周围较大地区内广为流传,与《三字经》、《百家姓》同为儿童的启蒙读物。新中国建立后,《杂字》仍备受推崇。当代作家、教育家吴伯箫在60年代初曾特意撰文,赞誉《杂字》的价值并呼吁将其作为农民学文化的课本。

    马益著耕读一生,终身布衣,年逾八旬尚勤奋著作。除著有《杂字》外,还有《四书声韵编》、《无牙诗解》、《诗韵撮要》、《水灾传》、《佐酒谐谈》等十几种,皆曾行抄于世,可惜后来多已散失。

打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