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修志”文化工程启动以来,柳山镇坚持把村志编修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指导各村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谋划组织,扎实推进村志编纂工作,助力乡风文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深沉持久的文化动力。
一、统筹调度指导,压实村志修订责任。坚持高位推动,镇党委每周调度村村修志工作进展情况,分片区组织召开村志修订工作推进会议,镇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现场督导推进工作,逐村查看村志资料收集编纂情况,围绕志书框架搭建、特色文化挖掘、史实考证等关键环节开展“一对一”指导。借助镇志编纂工作委员会专业力量,定期下沉各村调度各村工作情况,常态化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掌握每一部村志编纂进度,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研究提供解决方案。
二、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村志内容详实。各村村志编纂委员会秉持“开门修志、存真求实”理念,采取“内查外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掌握村史村情。组织实施“银发记忆工程”,全覆盖走访80岁以上老人,原汁原味记录口述历史,同时,广泛发动组织镇村文化人才、在外工作人员等多方搜集资料,文字资料、口传历史、家族家谱等一一归纳整理,通过查阅村镇志略、组织机构史、原有村志、族谱、碑刻等现有文献资料考证印证相关情况。为解决档案资料少、历史考证难问题,组织以社区为单位到县档案馆集中查阅有关史料,确保村志编写内容真实可考。
三、强化比学互鉴,提升村志修编水平。深入开展“村村修志”互比互学活动,组织工作进展较慢的社区、村修志负责人及编委会成员到工作成效较好的庙山、翠飞等修志示范村学习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资料查阅等形式,深入学习在资料收集、框架设计、特色挖掘、编纂规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有效做法,围绕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困难进行讨论,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商讨推进策略,帮助各村在互学互鉴中拓宽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信心决心,全面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全镇修志工作整体水平。
村志编纂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截至目前,柳山镇各村已完成村志初稿350余万字,系统记录了各村的发展历程、风土人情和人文价值,增强了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下一步,柳山镇将持续加大工作调度推进力度,深入挖掘各村特色资源,确保“村村修志”文化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文化品牌、促进乡村善治贡献坚实的柳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