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关于全县实施“旅游+”三年行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时间: 2019-08-26

根据工作计划,6月下旬,县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对全县旅游+三年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县文旅局关于全县旅游+三年行动工作情况的汇报,到红叶小镇、北杨善剪纸艺术传习中心、吕家楼手绘年画博物馆、冶源云居山里乡情度假区进行了实地察看,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以实施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连续采取旅游提升年”“旅游突破年”“旅游改革年工作推进措施,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全景临朐,努力推动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政策推动、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我县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印发《关于深入实施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旅游+”八大行动计划,设立全省首家县级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2017年底,成立了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镇(街园区)成立了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规划引领,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临朐县全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临朐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嵩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等20余部旅游规划,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设施配套,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三山两园一谷核心景区为龙头,相继实施沂山、老龙湾、石门坊、嵩山等重点景区突破战略,重点景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出旅游重点项目30个,涵盖农业、工业、文化、养生、休闲等多个领域,其中17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推动旅游项目库。把特色小镇作为开发临朐旅游新亮点、乡村旅游突破点来抓,在城镇建设中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产、城、人、文有机结合、宜居宜游宜商的特色小镇。九山薰衣草小镇、红叶小镇、嵩山露营小镇等6个特色旅游小镇已初具规模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点道路硬化美化和改厕改厨工程,打通环西南部乡村旅游专线,将石门坊、嵩山、宋香园、神牛谷、黑松林等旅游景区和50多个乡村旅游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高标准配套旅游标识、旅游厕所、旅游停车点。对部分省道和县道进行了拓宽改造提升,乡村旅游道路实现无缝对接,交通瓶颈得到缓解。

三是坚持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拉长旅游供给链条。实施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县在旅游+农业、文化、工业、养生养老、红色研学等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发挥我县农业产业优势,连年举办大樱桃节、红香椿文化旅游节、蜜桃文化旅游汇、葡萄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宋香园生态世界、柳山镇鑫柳现代农业公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有省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市级乡村旅游度假项目4个,省知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齐鲁最美田园2个。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奇石、雕塑、红木工艺、临朐手绘年画四大特色文化产业为龙头,培育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品牌。组织发动县内重点文化企业,开发汇集5大系列300余种特色文化产品,开展文化产品进景区活动,并搭建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平台,丰富旅游商品种类。发挥伊利乳业、华艺雕塑、窗博城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典型带动作用,加强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和品牌塑造,开展工业旅游、产品团购等活动,推动全县工业旅游健康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打造东镇沂山,康养临朐、“鲁中泉乡,康养临朐”、觉醒之间,睡谷临朐特色旅游项目和品牌,揽月岛旅游度假区、龙潭湖露营度假公园开展运营。加大以沂蒙革命老区、淌水崖水库精神等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开发全县旅游研学市场,建设山东沂山红色研学基地和淌水崖水库精神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四是坚持统筹资源、多元营销,提升临朐旅游知名度。潍坊日报临朐新闻、临朐电视台、智慧临朐设立旅游专栏,全方位介绍宣传临朐旅游。开通全域旅游看临朐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山水临朐宣传力度,编发各类信息4000余条。先后在新华网、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发表稿件30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农广天地》等栏目,制作播出临朐特产专题节目;与潍坊电视台合作录制播出临朐生态专题6期。打造临朐特色节会品牌,相继举办山东省乡村旅游节、沂山文化节、石门坊红叶节、奇石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增加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临朐旅游公众号关注量突破2000万人次,临朐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县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旅游+”产业融合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域旅游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各级各部门对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理解把握不够到位,“旅游+”、“ +旅游”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全域旅游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各主管和配合部门的工作力度还要加强,各镇(街、园、区)对自身作为旅游经济主体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全域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项目普遍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投入不足、效益不高,存在“有群山无高峰”“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没有叫得响、特点突出的大项目,部分旅游项目受资金和土地指标的限制,建设进度缓慢。二是乡村旅游品牌层次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产品无创意、服务不标准,难以吸引和满足城市游客需求;缺乏资本运作、专业团队和人才,导致一些创意概念及项目不能落地建设。乡村旅游业态多数体量较小,缺少大投资商介入,进行综合性开发和成方连片的大体量打造;乡村旅游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服务简单化,档次不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交通配套、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元素与乡村旅游结合上需加强特质化创意和市场化开发。三是旅游内涵不够丰富。我县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但各景区对地方特色文化、习俗等核心吸引资源的挖掘工作不够重视,研究不够,旅游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相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旅游结构较为单一,缺少“留客”要素,吸引力不强,能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景点和项目少,大多数游客以“一日游”、“半日游”,甚至“过境游”为主。四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县城及景区周边住宿、餐饮、游乐等旅游要素提供不充分、分布不合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景区景点附近、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周边,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不够完善。景区厕所布局不够合理,不利于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满足旅游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兴起,污染物排放量增长较快,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五是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当前景区、景点大都自行开发、引进旅游产品,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多,层次低下,缺少特色鲜明的精品项目,没有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文化产品、特色农产品进景区活动覆盖面不广,展示和经营模式单一,效益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县旅发委的协调抓总作用,进一步明确文旅局、文旅产业发展中心和文旅公司的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理顺规范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镇街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规划引领、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行多规合一,抓好《临朐县全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落地,合理规划布局,以全域化为目标,形成城旅结合、文旅结合、农旅结合、林旅结合,功能协调一致的区域空间结构和一体化发展格局。依托智慧临朐数据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实行旅游智慧化管理。推进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等多种形式,打造一处集旅游集散、物流、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山东省中部区域性集散中心枢纽,争取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

(二)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要以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新样板为目标,强化品牌意识,培育拳头产品,做亮精品景区,设计精品线路,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深入实施旅游+”八个专项行动计划,促进旅游业全领域推进、全要素融合、全方位发展。要提升核心景区竞争力,以沂山为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突破,放大格局,求新创新,抓好三山两园一谷核心景区改造升级;打造冶源、嵩山、辛寨3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扩大全县精品旅游有效供给;抓好县文化中心、中华文化艺术雕塑园、宋香园、云居山里乡情度假区、莲花湾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临朐文化旅游发展新亮点;支持五井隐士、嵩山北黄谷、九山牛寨、山旺龙条山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精品民宿,打造临朐人家精品民宿品牌。要审慎处理景点景区承包经营,防止承包者将景点景区建成自己的休闲游乐场所和“后花园”。

(三)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积极稳妥开展A级景区村庄创建活动,每个镇街至少培育1个景区村庄,争取有6个村达到A级景区村庄标准。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园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和休闲农庄。引导重点特色小镇完善旅游功能,创建山东精品旅游小镇。要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元素的融合衔接,提前将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路网、标识标牌、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着力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注重质量,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破除“单纯门票”观念,鼓励开发温泉、房车露营、旅游演艺等旅游新业态项目,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要以奇石、雕塑、红木、临朐手绘年画四大文化产业为重点,以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为补充,鼓励研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和传统工艺产品,丰富旅游商品体系。要加快旅游购物场所培育,积极争创购物旅游示范区、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要积极推动旅游专线和旅游公交建设,适应自驾游、自助游需求,规划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管理科学的旅游停车场所,进一步完善道路标识系统,提升交通服务保障能力。要完善旅游接待体系,积极培育规模较大、能够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高端旅行社,引进知名星级饭店、连锁酒店,鼓励发展文化主题饭店、经济度假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管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营造文明旅游、和谐旅游、安全旅游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宣传,加大推介营销力度。要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统筹全县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引领,多渠道、多形式提升临朐文化旅游知名度。目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旅游品牌在省内外初步叫响,要解决好零打碎敲、单打独斗、重复投入等问题,形成整体合力。鼓励引导“临朐人游临朐”,逐步增强全民旅游意识。要强化核心品牌意识,在重大活动中明确统一的宣传推介口径,通过整体策划包装、捆绑营销宣传,形成以核心旅游品牌为统领、系列特色地域品牌百花齐放的大旅游、大宣传格局。要注重定向推介,每年确定若干个重点区域或城市主动出击,聚全县之力进行高频次密集化宣传,将旅游宣传推介做到游客家门口。要继续举办好沂山文化节、山东乡村旅游节、红叶文化节、传统工艺暨非遗博览会等节会活动,防止节会活动过多过滥,用品牌节会和特色活动提升人气,推动发展。

(六)引进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制定支持特殊旅游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管理、策划、营销高端专业人才,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才库,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要做好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田园综合体等运营专题培训,开展各类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村负责人、经营业户的培训,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领头人。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设置评价考核指标,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综合效益评价和奖惩体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