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作计划安排,6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县旅游局关于全县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与县贸易局、部分旅行社和宾馆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讨论,然后到沂山风景区、老龙湾风景区、金地旅游商城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看,县政府充分发挥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认真实施《临朐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筑大旅游格局,全面叫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品牌,旅游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共接待游客2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和39.1%。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经济作为全县“四大发展任务”之一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
《关于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补充意见》,成立了加快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在各镇、街道专门成立了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确保工作到位。有关单位积极参与、认真履行职责,在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旅游大项目建设、创建旅游强县等工作中密切配合,形成了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自去年开始,重点组织实施“突破沂山”战略、老龙湾综合开发战略,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景区内景点开发和交通、食宿、信息标识、厕所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全长10公里的东镇旅游专线已全面完成,沂山东大门服务区和停车场、玉皇阁、东镇庙等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的沂山接待中心已投入运营。老龙湾东大门、南大门、浮山宾馆以及水上漂流项目在高标准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正在有重点的逐步实施。加大县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化县城环境整治,健全休闲度假功能,县城作为旅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县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展开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一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首次录制临朐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山东卫视播放,在《潍坊日报》、青岛《都市便民报》等报刊上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容量宣传,拓宽周边客源市场。在县电视台、电台、临朐旅游网、临朐信息港等媒体开放“强县专栏”,宣传临朐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二是组织和参加各地市的旅游营销会展和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召开宣传推介会,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进行区域联合产品开发,将我县纳入了“鲁中风情逍遥游之旅”旅游线,我县旅游融入到了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四是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坚持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先后举办中国镇山文化旅游节、中国观赏石旅游展销博览会、群众文化艺术节、沂山槐花节、沂山庙会等独具文化特点的文化活动,受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四)旅游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县政府着力配套完善旅游各要素,旅游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一是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集中实施林场建设、道路绿化、荒山绿化、镇村绿化、经济林建设和城区绿化“六大工程”,绿色和生态增强了我县旅游的竞争力。二是开发出奇石、红丝砚、红木雕刻、铜雕、土特产等特色旅游商品,建成金地旅游商品城,旅游商品开发成效明显。三是完善县城旅游功能,实施街道亮化、城区绿化工程,修建了滨河公园、沙滩公园,对朐山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县城作为旅游中心的地位。创建了华艺雕塑工业旅游示范点、月庄大樱桃农业旅游示范点,休闲度假和旅游综合功能不断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还不够理顺。部分景区在管理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导致部门、单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在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方面尚缺乏力度。景区管理权隶属不同的部门,有的属于镇街管理,有的设置管委会,有的个人承包经营,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旅游“六要素”不够完善。一是高中档宾馆少、规模小,大部分宾馆在旅游淡季入住率70%以上,旺季达80%以上,淡旺季差距不明显,入住率常年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多数宾馆对接待组团旅游不积极。缺少大型餐厅和多床位的宾馆,旅游团来旅游时吃、住没有适当的场所。二是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品位低,品种单一,缺乏包装,形不成规模,不能充分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旅游商品城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销售品种单一,商品不丰富,缺乏与旅行社互利的销售方式,带动效益不明显。三是娱乐设施不健全,游客除了参观我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外,缺少其他娱乐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小、滞留时间短。
(三)旅游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我县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经营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缺乏中高级旅游管理经营人才,限制了行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导游队伍学历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普通话水平不高,讲解知识不丰富。
(四)宣传促销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方面,与其他地方的投资相比还不够大,宣传促销的范围还不够宽,影响力不够,客源市场还比较狭窄。各景点在开拓市场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宣传促销的整体力度不够,往往使外地游客只知道一个景点,而不知道游览其他景点,达不到客源共享。没有在外地形成营销网络,影响力不足,外省市对我县旅游资源了解不充分,客源多数是来自淄博、东营、青岛、潍坊等省内周边地市,省外客源较少,且多是散客,自驾游多、组团旅游的少。
(五)旅行社的作用发挥不够。我县目前共有旅行社5家,多数规模不大,业务主要侧重组团外出旅游,对我县旅游景点的宣传促销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由于各宾馆、景区与旅行社签订协议进行合作方面的优惠政策不够高,折扣偏低,影响了旅行社接团来临朐旅游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旅游经济的组织领导。要将发展旅游经济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旅游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要整合行政资源,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配合,在城镇规划建设、交通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林业建设、文物保护、宗教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理顺和完善景区管理体制、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协调好相关单位关系,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要对全县旅游商品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强化经营管理。要强化大旅游的发展观念,加强景点之间的协作联合,有效整合我县的旅游资源,形成整体竞争力。
第二,要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通过政府投入、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景区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要加快旅游宾馆、商务宾馆的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以解决大的旅游团来临朐接待不下的瓶颈制约问题。组建旅游集团,完善经营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旅游经营企业。要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和人们休闲旅游的转变,引导和规范旅游经济发展,按旅游基本构成要素规划和打造休闲旅游,提高品质档次,丰富文化内涵。要加强对休闲旅游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促进休闲旅游的健康、快速、持继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一是深度挖掘整理我县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开发一批具有地方魅力和风情的旅游文化产品。二是加快旅游娱乐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形成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三是大力开发我县名特小吃,奇石、红木等手工艺制品,形成一批地方特色鲜明、包装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做大做强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与旅行社互利的销售机制,激发导游介绍当地旅游商品、引导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积极性,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第四,要加大营销宣传推介力度。要继续加强同新闻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我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注重宣传的实效,邀请绘画、摄影、影视等艺术人才来我县采风、拍摄、影视创作,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的知名度。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交易会、洽谈会、展览会和节庆活动,大力促销我县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市、县建立长期紧密的旅游合作关系,实现互惠双赢。制定优惠政策,在门票优惠方面向当地旅行社倾斜,激发旅行社宣传和接团的积极性,发挥旅行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宣传费用的投入,高起点、多角度宣传我县旅游资源,在抓好省内宣传促销的同时,也要突出在省外的宣传,培育高端客源市场。
第五,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 以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加强旅游主管部门的作风建设,加大对旅游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管理能力。要重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计划地分级分类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选拔部分年轻专业人才从事旅游建设管理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重视导游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讲解水平,尤其要注重丰富导游的讲解知识,做到既能讲解本景区的旅游内容,又能全面、熟悉地推介宣传全县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