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强壮大黄烟产业,推动我县黄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10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对全县黄烟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烟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对拉动全县财政增长、加强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县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措施,调动各方面发展黄烟生产的积极性,全县黄烟生产呈现出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黄烟产量和质量分别跃居全市第二、第一位,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烟叶生产先进县,县烟草公司两项技术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一)领导重视,组织措施得力。县政府把发展黄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将黄烟产业确定为农业"四大产业"之一,制定出台了烤烟生产扶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推进黄烟生产的政策措施。各镇(街道)也研究制定了发展壮大黄烟产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分解指标,落实各项扶持奖励政策,为促进全县黄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投入增加,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县政府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黄烟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抓住上级扶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不断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2005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7991.78万元,建设烟基项目2251个,受益基本烟田4.8万亩,受益烟农2900多户。其中建设蓄水池288个、道路296.4千米、密集烤房1416座,修建小塘坝5处、提灌站19个,打机井111眼,铺设管网148.4千米,购置烟机160台(套),全县烟叶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三)创新机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新突破。县镇政府在稳定黄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烟叶生产向大村、大户、大方转移,规模化种植有了新突破。目前,全县共建烟叶农场113个,种植面积2.09万亩,占总面积的40%。建成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2个,黄烟生态村24个,发展10到50亩种植大户321户。同时,烟草部门不断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集约化经营初步形成规模。近几年,全县共建设育苗大棚225个,专业化烘烤基地70处,密集烤房1416座,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购置各类机械604台(套),各烟叶农场基本实现了统一机耕、集中供苗、集约化烘烤。 (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增收效益比较明显。近年来,随着黄烟生产优惠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烟农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黄烟种植面积、烟叶收购量逐年回升,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据统计,2005年全县黄烟种植面积2.48万亩,收购烟叶226万公斤,实现税收 374万元,2009年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收购烟叶605万公斤,实现税收1630万元,分别增长 101.6%、167.7%和335.8% 。烟农收入稳定增长,今年全县黄烟平均亩产121公斤,亩均收入2000元以上,烟农总收入达到1亿元,比去年增长117.4%。 二、存在问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几年,全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来看,还远滞后于生产需求,尤其是烟水、烟路设施配套明显不足。并且,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烟叶农场和部分种烟大村,西南部山区、连片集中度不高的村,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二)规模化种植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由于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完善,各镇(街道)土地流转工作措施不够得力,全县多数地方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小生产分散经营上,种植大户少,尤其是缺少烟叶农场和专业村。这种状况,不利于集中管理,也不利于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形不成规模优势。 (三)换茬轮作难度较大。由于我县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受土地资源限制,全县基本烟田与实际种烟面积远未达到2:1的比例,许多地块由于连年种植,烟田发病率较高,影响了烟叶产量、质量和烟农收入。 (四)科技推广工作仍有差距。大多数种植户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意识比较淡薄,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不强。同时,我县烟草科技人员少,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病虫防治、良种推广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黄烟是我县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目前唯一可征税的农作物,而且税率较高,是县、镇两级财政和烟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黄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大政策扶持,有效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黄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烟草部门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深入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工作,力促全县黄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黄烟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县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黄烟生产条件,提升全县黄烟生产水平。一是要紧抓上级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重点加强烟水工程、机耕道路、烟用农机、育苗与烘烤设施、防灾救灾体系的配套建设。二是要加强烟叶农场和生态村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逐步提升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育苗、烘烤集约化水平,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目标。三是要加大对西南部山区扶持力度,着力解决烟水、烟路的配套设施建设,降低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烟农种植积极性。 (三)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临朐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明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与措施,切实提高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要树立大生产、大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采取租赁、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种烟专业户和农场合理集中,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烤烟规模化生产水平。二是要创新生产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发展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加快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对烟叶生产全覆盖、全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要在种植品种、栽培措施等方面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提高烟叶质量,打造特色烟叶,提升临朐烤烟的综合竞争力,逐步把临朐建设成为名牌烟厂的稳定原料基地。 (四 )进一步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烟草部门要尽快配强壮大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全县黄烟生产水平。抓好烟农培训工作,各基层烟站要采用多种形式、途径,针对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培训,提高烟农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收购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压级压价和坑农害农现象,严厉查处非法贩烟行为,切实维护好黄烟收购秩序。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种苗繁育、物资供应、奖励补贴、风险保障等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护好烟农发展黄烟生产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