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督法》、《预算法》的有关规定,5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对2009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审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在实地查看部分工业企业并分别听取财政、审计、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汇报的基础上,结合平时掌握的一些情况,组织部分业内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550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655万元,增长16.5%。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949万元,同口径完成预算的104%,增长5.8%。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9年全县地方灶内财力78239万元,其中县级地方灶内财力47042万元。全县地方灶内支出78120万元,其中县级地方灶内支出4692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9万元。财力和支出相抵,当年收支平衡。调查组认为,2009年县级财政决算已经过审计部门的严格审计,比较好地坚持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能够体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运行的持续影响,县政府科学研判形势,多措并举予以应对。就财政经济而言,在着力挖掘新税源、培植新财源的同时,注重从制定政策入手,运用奖惩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税收征管的积极性。财税等部门恪尽职守,不断创新完善纳税评估办法和综合治税措施,努力强化征收和稽查力度,从而保证了全年收入预算的完成。 二是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县政府对财政预算执行监管工作高度重视,配套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财政部门作为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推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增强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并公开竞标,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信度,等等。审计部门作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部门,不断强化依法监督职能,比较好地履行了部门职责。 三是资金争取和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注意吃透上情、研究政策、有的放矢地去争取。2009年,全县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2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9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当年融资到位资金3.2亿元。上述举措,比较好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得到保障。2009年,面对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县政府及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在保证工资等刚性支出,以及各种惠农政策兑现到位的同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林业建设、旅游开发、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2009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县政府的县级财政决算,符合《预算法》的要求,也是基本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进行的。因此,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批准2009年县级财政决算。 二、存在问题 (一)骨干税源少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2009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国税、地税四项收入指标虽然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除地税收入略高于寒亭外,其余三项均列全市末位,总量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总量的构成比例分析,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小是造成总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核实,2009年,我县上缴税金最多的前三家,集中在了垄断行业和金融业,而华建铝业仅排第四位;上缴税金前30家中,工业企业仅占19家;全县3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交税金不足50万元的160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骨干税源少,已成为制约财政水平提升的关键。 (二)财政收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明显。一方面,收入结构不够合理。我县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6.95%,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73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偏低。2009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完成6041万元,仅占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55.2%。对上级补助的依赖过大。全县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中,上级补助73976万元,占到了70.5%,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另一方面,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工资、民生等保障性支出占财政资金的比例较大,“吃饭财政”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力相对不足。 (三)财税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发现,财政工作方面,存在个别财政支付项目拨款不及时、支出透明化程度不够等现象。部分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按要求运作,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预算执行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单位擅自提高开支标准,违规发放各类补贴、奖金,等等。税收征管方面,同行业不同企业间、镇街之间税负不均衡,部分零散税源征管不到位。有的企业自主纳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部分行业企业的税收存在漏洞,等等。 三、几点建议 第一,狠抓财源建设,努力提高经济总体水平。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离不开财政的带动,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离不开工业的支撑。县政府要强化“抓工业就是抓财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着力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上谋实招、出实力。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向好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确保年内完成工业技改及新上项目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以上目标的实现。县里重点调度的10大骨干财源项目和30个重点财源项目,要认真落实包靠措施,赶工期,促进度,使其尽快投产达效。要正视我县工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较高的实际,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遵循自主创新与引进转化并重原则,积极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进一步提升我县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第二,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提高财政收入水平。要加大对税源的监控力度,健全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动态监管和预警机制,加强收入调度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管控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征管机制、手段和方式,健全完善发票规范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纳税评估举措,认真分析行业税负,努力解决税负不公的问题,坚决堵塞“跑、冒、滴、漏”现象,切实严格依法治税。在综合治税方面,县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强化部门责任,细化环节管理,抓好协调调度,不断完善考核奖惩办法,积极探索长效机制。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对税法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公民自觉纳税意识。对纳税大户特别是近几年一贯的纳税大户,奖励不仅体现物质方面,更应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爱护、支持、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第三,严格依法理财,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严格按《预算法》办事,完善预算调整手续,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不断提高预算约束力。要在继续推行部门预算、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制度的同时,立足规范财经秩序,不断加大对“小金库”的整治和处罚力度。对上级出台的各项财政、金融政策,要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争取上级扶持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要合理引导,扎实推进政府主导下的财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和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要不断加快担保机构发展步伐,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财政部门要加强内部监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收支行为,严格依法理财。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在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的同时,注重全程监督预算外资金的运作。 第四,健全完善防范机制,努力提高应对财政风险的水平。树立财政风险意识,做好防范各种风险的准备,是地方财政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科学研判形势,切实增强防范规避财政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监控指标体系,有效应对可能潜在的财政风险。要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合理负债与慎重举债之间的关系。对政府债务要进行认真清理清查,进一步完善债务统计、分析、预警机制,对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编制政府性债务偿还计划要区别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积极落实偿债资金,及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逐步化解债务压力,努力降低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