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五届 > 十五届二十四次
关于全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10-12-20

  为进一步强化对“工业立县”战略实施情况的监督,11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实地察看了部分工业项目建设工地和企业,听取了县直有关部门的汇报,并组织部分业内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重点实施龙头带动、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扎实推进工业经济的扩张、优化和提升,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截止今年10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去年新增13家,达到33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5亿元,利税12.9亿元,利润8.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8%、36%和3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交税金3.8亿元,同比增长31.1%,占财政总收入的46.9%。纳入动态管理的3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交税金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8.1%,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是大项目总量实现新突破,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今年是县里确定的大项目建设突破年。为实现既定目标,县政府以“抓大、靠高、引强”为核心,多措并举抓招商,强力推进大项目群体扩张。据统计,1—10月份,全县共引进过亿元项目34个,其中过五亿元项目12个、过十亿元项目4个。这些大项目的引进,使全县初步形成了“以10大骨干财源项目为引领、30个重点财源项目为支撑、新引进的过亿元项目为补充”的梯次架构。
  三是围绕主线突出重点抓落实,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施重点:一方面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在项目安排、财税政策等方面注重扶持的同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改造提升现有工艺和产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例如,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产业因此培强壮大。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相关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譬如,以中广核风力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蓝帆新材料等为依托的新材料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近年来,随着“工业立县”战略的实施,工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但由于我县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与其他县市区相比,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10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和实交税金增幅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增幅虽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但仅占全市的3.6%。
   (二)工业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调查发现,当前我县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平加工制造业领域企业比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科技型企业更是为数不多。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有的企业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技改投入资金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升级换代步伐缓慢,结构调整难度比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三)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调查了解到,由于缺少有效抵押、全县担保公司较少、受金融机构贷款机制制约等原因,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受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土地供应指标紧缺,再加上存量土地相对不足,项目用地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有的项目招进来难以尽快落户。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没有真正树立依法行政理念,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有的随意运用自由裁量权为难企业,等等。
  三、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领导抓落实,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新突破。县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抓工业就是抓财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对“工业立县”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努力在全县形成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着力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上谋实招、出实力,力争尽快实现工业经济量的再扩张和质的再优化。一是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狠抓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拉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对落户的项目,要强化措施,千方百计促开工、促进度,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以大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二是培强做大重点骨干企业。对纳入重点管理的30家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包靠责任制,完善各项扶持激励政策,帮助企业扩规模上项目,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培植发展成长型企业。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尽快筛选确定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助推企业尽快成长,培育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坚持分类指导,高度重视工业经济运行。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排查分析,分行业、分类别逐一研究发展对策,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搞好生产经营。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包袱比较沉重的老国有集体企业,注重研究完善扶持政策,让企业减轻包袱,加快发展。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向低碳、高端和可持续方向发展。要不断加强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行业内部的协调自律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
  第三,积极破解制约瓶颈,不断加快工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金短缺和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全县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落户我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沟通,充分发挥过桥还贷资金和担保机构的作用,不断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抵质押手段,切实解决项目融资难题。要坚持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不断提高投资密度和强度。对那些圈而不建、投资额远远达不到合同约定的企业和项目,要在尽快予以清理的同时,通过采取盘活存量、复垦整理、合村并点、争取点供指标等措施,尽量满足大项目、好项目用地需求。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努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源。要继续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搞好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科学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统筹搞好全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和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要立足我县工业经济仍处在打基础阶段的实际,结合国家、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认真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以及环境、资源的关系,科学编制“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排出一批重点行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要注意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其他规划衔接的同时,努力做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工作。对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前瞻性地充分考虑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