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五届 > 十五届三十次
关于2011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11-08-02
  根据《监督法》、《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7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2011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期间,实地查看了华建铝业、蓝帆新材料、伟盛铝业、伊利乳业等项目建设工地和企业,听取了发改、经信、商务、财政、国税、地税、人行等有关部门的汇报,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结合平时掌握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投入为着力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1亿元,同比增长11.3%。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转方式调结构方向、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县。1-6月份,全县新落户过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3个,重点在建项目达到34个。这些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的落成投产,为我县经济蓄势储能、健康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33.9%、73.7%和88.1%。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开始显现,全县32家重点骨干企业实交税金,占规模以上工业税金总额的69%。外经贸工作取得新的进展,1-6月份,实现出口创汇7636万美元,同比增长63.7%。
  2、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以县委确立的“城镇建设提升年”为切入点,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组织实施了滨河片区、中央商务区等五大片区20项重点工程,完成搬迁投资5.12亿元,城市建设投资3.9亿元,城市品味、档次进一步提高。同时,通盘谋划,多措并举,共投入资金6.2亿元,全方位地提升了全县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 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3、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以“突破沂山”为总抓手,狠抓重点景区的综合开发,旅游业实现较快发展。1-6月份,沂山、老龙湾、石门坊、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四大景区实现门票收入290万元,同比增长42.7%。现代服务业共完成投资25.9亿元,第三产业提供税收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和59.2%。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7%。金融、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4、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和设施农业,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出台鼓励奶牛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奶业生产作为农业“一号工程”,畜牧业发展迅速,到六月底,奶牛存栏量达4.2万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6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00元,同比增长17%。积极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用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等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以林场建设、荒山绿化、水系绿化等为重点,大力推进了镇村道路及企业绿化,上半年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7万亩。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指标平稳下降,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以“学校标准化、校舍安全化、校园信息化”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共投资2.1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扎实推进新农合工作,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铺开,参保率达98.6%。就业再就业工作形势稳定,上半年新增就业41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6万人。经济社会运行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文化、计划生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总的看,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是,在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农业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品牌带动能力差,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合作社,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仅占全市的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占全市的5.7%。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传统产业、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偏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改投入力度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增幅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财政收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县政府及财税部门狠抓财源建设和综合治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6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7.39亿元,完成计划的52.8%,同比增长4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连续6个月增幅保持在36%以上,完成4.01亿元,占预算的72%,增长36%。两项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前三位。
  2、收入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1-6月份,全县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0.9%,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达到89.1%,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四大主体税种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58.6%,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3、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县政府及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在保证工资等刚性支出,以及各种惠农政策兑现到位的同时,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城市建设,以及科技、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上半年一般预算支出为7.5亿元,同比增长30%。
  从调查情况看,财政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财政总量偏小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大幅提高,但从全市来看,我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均在其他县市区之后,上半年,我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6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05元,骨干财源企业的支撑作用虽然显现,但带动作用依然偏小。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交税金2.8亿元,仅占全县税收收入的40.1%。国、地两税总收入仅占全市的5%。
  二是收入和支出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经济形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国家对金融、土地和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部分骨干企业受土地、资金紧张等因素制约,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进而制约税收的稳定增长。同时,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首级税率、落实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等政策都影响收入增长,为落实上级出台的一系列民生政策等,需要财政承担的支出还将不断增长,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咬住发展不放松,继续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县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抓工业就是抓财源”的理念,始终把“工业立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紧抓不放。对骨干和重点财源项目,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落实好工业立县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推行好重点大项目“前置补助”和“后置收费”办法,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尽快形成一批支撑和带动全县财政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群体。要抓好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支持作用,通过提供“过桥”还贷资金,完善担保体系,创新金融形式等有效措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的理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尽快膨胀壮大,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要进一步完善对招商引资的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用政策调动全县招大商、引大商的积极性。要立足我县环境、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和资源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格环保准入制度,把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切实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县政府在继续抓好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多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要以“城市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加快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要着眼长远、高点站位,突出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切实提高城镇规划水平。要着力抓好城镇道路、通讯、消防、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强县”,继续实施“突破沂山”战略,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打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旅游品牌,尽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目标,立足大棚果、奶牛、肉鸭等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要大力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切实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效益。要加快发展品牌农业,鼓励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切实抓好水库除险加固、户用沼气、村村通自来水、通油路、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严格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税工作质量。一要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搞好综合治税,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促进收入质量的提高。二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办事,合理运筹资金保工资、保重点、保法定支出。切实抓好预警和纳税评估两个系统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增加税收收入。三要加强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保证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四要注重研究、把握好上级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逐步缓解财政困难,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