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对2007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审计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县财政局、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的汇报,召开了有关座谈会,同时也参照平时掌握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352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377万元,占预算的97.6%,增长17.4%。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04万元,占预算的90.7%,增长8.9%。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7年全县地方灶内财力59034万元,其中县级地方灶内财力38379万元。全县地方灶内支出58437万元,其中县级灶内支出3778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97万元。财力和支出相抵,当年收支平衡。调查认为,2007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结果是好的,最终形成的决算,体现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基本上坚持了量财办事的原则。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征管力度不断加大。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收入征管工作,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并加大了调度考核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征收任务,坚持依法治税,加大了征收和稽查力度,促进了收入预算的完成。 2、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2007年,在财政形势比较严峻、收支矛盾突出、资金调度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及财税部门注重研究上级财政政策,调整收入结构,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缓解财政困难,取得了较好效果。 3、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证。坚持把工资发放作为支出的首要保障,在健全完善县镇工资发放新机制的同时,确保县镇机关事业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在保证工资发放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开展财政融资,集中财力和资金,认真落实民生政策,加大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投入。 4、财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乡财县管”改革,实现了财政资金从支到用全过程监管。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健全完善了“非税收入征管”系统,逐步实现了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 总之,2007年县级财政预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政府的县级财政决算,符合预算法的要求,也是基本按照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进行的。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批准2007年县级财政决算。 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全市来看,临朐经济总量明显偏小。GDP总量在我市12个县市区中列第9位,仅高于寒亭、坊子和奎文,占全市的4.8%,分别为寿光、诸城、青州的29.5%、32.4%和44.4%。人均GDP比省、市平均水平分别少16196元和11830元。国、地两税税收总量在12个县市区中列最后一位,仅占全市的2.5%,分别为寿光、青州、诸城、昌乐的18.5%、20.4%、23.7%和64.2%。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6%,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5%,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个百分点。 按财政供养人口计算,全县人均财力仅为2.9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少3.5万元。 2、财源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与我市其他县市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主要问题依然是骨干税源少、财源不够充足。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20万元,比全市户均数低4546万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8家,而收入不足1000万元的企业达22家。从上缴税金情况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上缴税金92.8万元,比全市户均数少252.9万元。全市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191家,而我县只有6家,实现税收仅占全市上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总量的1.1%。 3、财政收支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一方面,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主体税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偏低。2007年,在县级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完成7352万元,占总收入的58.3%。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人员工资性支出所占比例较大,占到地方财政支出的86.5%,“吃饭财政”的现状突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不断加大。另外,随着上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性增资、提高公务员津补贴及民生政策等,需要财政承担的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 4、财税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税收管理上还有不少漏洞,对企业税款征收还不够到位。有的行业税负明显偏低;部分单位依然存在偷逃骗税行为;同行业不同企业间、镇街之间税负不均衡及部分零散税源征管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财政管理不够严格,部分预算执行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较多。有的对下属单位管理不严,致使下属单位存在帐务处理不规范、漏提漏缴税金等现象;还有个别单位擅自扩大开支标准,违规发放各类补贴、奖金等。三是财政管理中仍然存在预算内款项拨付不及时、应列未列支出及预算暂付款长期挂帐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1、下大气力抓好财源建设。解决财政困难、振兴全县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一是要集中全县之力培强壮大现有骨干财源企业。县政府要切实落实工业立县的各项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对骨干企业重点包靠,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现有骨干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确保企业上缴税金稳步、持续增长。二是要努力培植一批新骨干企业。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并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筹集资金加快企业膨胀发展,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扩大地方税源;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好上级出台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加大融资力度,千方百计抓上去,努力培育新的骨干财源企业。三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在旅游、房地产、城市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落实有力措施,尽快抓出成效,加快新兴财源建设。四是持之以恒地抓好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采取有力措施,为企业创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2、进一步加大收入征管力度。一要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严格依法治税,注重分析、查找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依法查处各种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平台;认真开展税负调查分析,在下步的税收征管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努力解决税负不公问题;切实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加大交流力度,不断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二要进一步制定一系列促入库、增收入的措施,建立税收征管部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征收计划,加大挖潜增收力度,提高征管效能,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三要进一步加大对税法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奖惩办法,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加快发展、自觉纳税的积极性。 3、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支出控管。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有效利用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支持,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要扎实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建立预算内外资金综合运筹机制,将预算内外资金整合为一体,统筹安排使用,切实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平衡部门、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缩小行业、部门收益差距。要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集中资金优先保证工资发放,重点保证社会保障支出。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乡财县管”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监管水平。要加强对预算单位以及自收自支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大财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财务会计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决算过程,以及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依法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4、建立和完善防范机制,努力降低财政风险。对财政债务及担保贷款,政府及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在对财政债务全面清理、核实的基础上,根据债务形成的不同性质,采取多种办法进行处理和消化。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统计、分析、预警机制,加强对债务的追踪检查和债务风险的动态监控,政府新增贷款要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效益和偿付能力。明确落实债权债务,对应由财政承担的债务要根据有关规定,通过建立偿债基金等方式,分期分批清偿;对不应由财政承担的债务,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借款、谁还款”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措施抓好追缴,确保资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