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六届 > 十六届十八次
关于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14-07-23
    根据工作计划,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县文化馆、恒彩数码有限公司、冶源镇综合文化站、辛寨镇图书馆和综合文化站,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突出地方特色,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强做大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活力强劲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县文化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和拆迁等工作和黄龙沟地质勘探施工招标工作,新建了滨河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黄龙公园等8处文化休闲公园,县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提升。全县10处镇街都建成了规范化综合文化站,其中,有1处达到国家二级站标准,2处达到国家三级站标准,冶源镇、辛寨镇、五井镇3个镇建成了镇图书馆,并与县图书馆实现“一卡通”联网服务。建成了345个村文化大院和85处社区文化中心,文体小广场基本实现全覆盖。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了“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建立了农村文化管理员队伍,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证。
    (二)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日趋丰富。设立了“文化艺术政府奖”,鼓励、引导、扶持文化创作,近年来,先后创作并发表各类文艺作品万余件,出版长篇小说和个人作品专集20多部,有1800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有500多件作品获奖,其中,小品《骆驼石》、长篇小说《燃烧的河山》、歌曲《春来了》等优秀作品分别获得“群星奖”、 “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奖项。举办了群众文化艺术节、中国沂山文化节、“沂山杯”全国文学大赛等文化活动,积极申报“中国书法之乡”,“文化临朐”的品牌逐渐打响。定期举办“文化临朐·和谐四季”系列文化活动、春节电视晚会、元宵节街头民间艺术表演暨花灯展、文明之夏大型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
    (三)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制定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培植起了涵盖41个门类150多种产品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了华艺雕塑、红叶地毯、宽惠红木、恒彩数码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了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人才、市场等优势,加快品牌建设,奇石、书画、雕塑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文化企业和个体文化工商户发展到1.6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
    (四)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挥广播影视主流媒体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重要时期安全播出,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播出任务。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审批审核、强化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工作不断完善。定期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形成了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立了县、镇街、村、责任人四级文物保护网络,落实保护经费、保护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发展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缺少创作、编导、表演、文物考古等方面的人才。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人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青黄不接、出现断档。缺少能创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受待遇低、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人才流失严重。镇街文化专职工作人员普遍专职不专用,存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
    二是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加大,但与先进县市区相比仍然不足。目前,全县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馆舍陈旧、设施老化、面积不足且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经费、人员、场地等原因,镇街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较少,利用率偏低。农村文化建设尚未设立专门的发展资金,村(社区)文化大院建设水平和档次较低,设施不齐全,功能不完善,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市场发展不完善,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全县文化产业大部分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产品档次不够高,缺少竞争力强、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文化企业,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不够理顺。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存在机制体制不够理顺等问题,影响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开展。文物执法机构不健全,专业执法人员欠缺,且由于野外文物遗迹分布分散等因素,文物综合执法难度较大。
    三、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文化兴县”战略不动摇,把文化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文化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协调,凝聚合力,努力形成大文化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工作的考核力度,落实责任,形成共识,充分调动各级抓好文化事业的积极性。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机制体制,准确定位,明确职能,以进一步促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开展。要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定期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切实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大力发展惠民文化,推进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长期、免费向群众开放,多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主导作用,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成立产业基金等方式拓宽文化融资渠道,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撑。要加大对县文化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县文化中心,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好的平台。要加快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大院的建设标准和水平,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能力。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工程,不断加强文化服务队伍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要强化实践锻炼,优化人才组合,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文化人才队伍。要理顺文化专职人员管理机制,配齐配强镇街文化专职人员,妥善处理各种工作关系,做到有职有岗、有位有为。要不断改善文化专业人员工作条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待遇,努力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全面提高我县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四)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切实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坚持龙头带动战略,重点培育奇石、雕塑、书画等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的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加大规模,形成发展的合力。要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使文化和旅游呈现出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健全文物管理体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要健全文物执法机构,成立专业的文物执法队伍,建立对野外遗迹巡查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和质量。要加大《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古迹,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要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大型建设施工现场的勘探,确保未发现的遗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