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度工作计划,3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就2014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审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介绍了临朐中学、妇幼保健院、汶河流域综合治理、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等财政重点扶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到米兰之窗实地查看了重点财源项目建设情况,到部分审计现场了解了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了县财政、审计、国税、地税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4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02万元,占预算的115.2%,可比增长25.6%。其中,非税收入完成6592万元,可比增长35.4%。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4649万元,占预算的130.1%,增长13.7%。收支相抵,县级收支当年平衡。
调查组认为,2014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结果是好的。具体分析2014年度的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主要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新常态下财税工作的新情况,不断创新收入征管模式,强化重点税源管控稽查,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2014年,全县上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达到23户,其中,过亿元企业2户;过千万元企业上缴税金8.17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2.5%,增长3%。据统计,201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支撑作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在重点保证刚性支出的基础上,优先保障新增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民生项目顺利实施。其中,教育支出80237万元,增长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498万元,可比增长5.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757万元,增长13.6%;农林水事务支出23459万元,增长28.8%。
三是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部门建立完善了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评审控制、政府采购及投资评审、国库集中支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一系列制度,大力推进预算公开和会计管理规范化,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水平不断提高。税务部门不断创新征管服务措施,建立完善收入预测调度、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等长效机制,组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2013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府认真研究,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改落实。对2014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部门进行了全面审计,同时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等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并就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有效地维护了财经纪律、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从调查和审计情况看,2014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符合《预算法》的要求,也是按照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和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调整预算进行的。调查组认为,县级财政决算和审计结果客观反映了预算执行情况,建议本次会议批准2014年度县级财政决算。
2014年度县级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不高。虽然全县的各项主要财政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但从总量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全市的3.4%,居全市11位。人均收支水平仍然较低,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3,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从上述两组数字,足以说明财政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相对较弱。二是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源项目缺强少大的问题依然突出。从收入结构上看,2014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02万元,其中非税收入6592万元,占到了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6%,可比增长35.4%,非税收入所占比重过高、增速过快。从产业结构上看,因受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原对税收贡献比较大的铝型材、水泥行业市场规模缩小,产量降低,短期内财政收入压力较大;工业企业税收贡献较低,纳税排名前30名的企业中,工业企业仅有13家。从财源建设情况来看,财源项目缺强少大、重点财源税收贡献相对偏低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2014年,全市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303户,户均上缴税金6416万元,我县这两项数字分别为23户、3524万元。三是财政新增支出多,收支矛盾突出。政策性支出刚性增长快,逐年累积,造成财政保基本、保稳定的压力较大,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政策扩面提标,以及新出台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将进一步加剧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
2015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认真扎实地做好2015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工作,对落实县委“一四三五”总体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财源建设,努力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要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努力在全县营造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为财政增收夯实基础。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项目储备。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转调创的要求,遵循自主创新与引进转化并重原则,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强化服务企业的理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落实包靠企业责任制,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强化检查调度,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要加快推进涉税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立健全统计、市场监管、经信、国土、住建、电力等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税务机关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各种涉税信息,提升税收征管水平。要持续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健全各级各部门协税护税机制,强化对房地产业、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要强化公、检、法等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加大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形成高压态势,维护税法权威。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税法的宣传力度,引导纳税人树立自觉纳税意识,积极营造“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运营水平。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认真执行人代会批准的各项预算,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确保机关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严控“三公”消费和一般性支出,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切实解决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和“三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四、不断健全防范机制,有效应对财政风险。要科学研判形势,切实增强防范规避财政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严格做到科学合理举债,将债务总量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要对政府债务定期进行清理清查,健全完善债务统计、分析和预警机制,对其规模、结构及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有效防范债务风险。要认真编制政府性债务偿还计划,分清轻重缓急,落实偿债资金,及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逐步化解债务压力,切实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
五、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要注重加强审计力量,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加大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公示公开和整改落实力度,将问题一抓到底,将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