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度工作计划,7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就临朐县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实地查看了米兰之窗、弥河综合治理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阳光爱德城等项目,到石门坊风景区实地了解了乡村旅游开发情况,到潍九路吕匣至白沙段大修现场查看了施工情况,并现场了解了九山镇一事一议项目。在此基础上,听取了县发改、财政、经信、农工办、商务、住建、国税、地税、人行等部门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县委“一四三五”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1-6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同比增长12.9%。具体分析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态势,以“5141” 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和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强工业经济分析调度,特别是强化了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动态管理,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逆势发展,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比较平稳。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69.1亿元、10亿元和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8.2%和12%。其中,4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2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额的46.8%、49.2%和53.6%,其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2、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立足临朐实际,充分发挥农业特色和产业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比如,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培育奶牛、黄烟、生态观光农业、果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培植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93家。同时,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等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土地整理、山区开发建设等,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3、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在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基础上,适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扶持金融、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1-6月份,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2亿元,同比增长9%;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1.8%,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提供税收5.1亿元,占税收总量的42.9%。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4、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在充分利用“智慧临朐”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同时,突出抓好弥河城区段开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心城区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宜居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立足地域特色,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以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和“三大堆”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集中整治行动,城乡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1-6月份,完成小城镇建设总投资21.6亿元,新修道路61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新建住房和危房改造1164户。
5、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的理念,突出抓好镇(街、园、区)中心幼儿园提升工程。据统计,1-6月份,全县先后投资3287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完善。上半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累计为群众节省药费近1900余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1-6月份,全县新增参保人员1367人,拨付各项社会保险金6.04亿元,拨付率100%。通过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两河”保护开发、节能减排等,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打响了“生态临朐”品牌。文化、科技、计划生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从调查情况看,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虽然总体上比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上半年,部分行业特别是铝型材、不锈钢、机械制造、水泥、房地产等行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其中,有的企业产品销路不畅、库存较大,有的企业开工不足、限产裁员,有的甚至处于停产状态。受部分企业有效抵押较少、担保公司能力不强、金融机构贷款机制等因素制约,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企业发展。部分大项目因土地、环保等瓶颈制约,建设进度不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所盼还有一定差距,存在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层次不够高、发展不够快、监管不够规范等问题。经营城市的理念还不够先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建设、轻规划,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小,等等。
关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上半年,县政府及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重点保障民生项目资金投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1、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提高。1-6月份,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9.06亿元,同比增长15%,占预算的64%。其中,县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24亿元,增长30.5%,占预算的83.9%。全县税收收入完成7.09亿元,增长6.5%,占公共收入的比重达到7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四大主体税种完成5亿元,增长5.5%,占公共收入的比重达到55.1%,高于全市18.1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1-6月份,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2亿元,完成预算的50.1%,同比增长11.6%。从支出结构看,在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社保和就业等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1-6月份,完成民生支出1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5.9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9.2%,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
3、财税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府及财税部门积极应对财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组织收入方式,持续加大综合治税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应收尽收,保障了财税收入稳定增长。财政部门按照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大力推进预算公开,不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编制、执行和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税源调查分析,加大评估、稽查力度,健全完善收入督导机制,有效堵塞税收漏洞,实现了税收收入的平稳增长。
总之,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比较好,达到了 时间、任务双过半的既定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财源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半年,全县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财源基础薄弱、缺强少大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而且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重点行业的税收贡献能力出现下降。比如,1-6月份,房地产业实现税收收入1.5亿元,同比减收0.36亿元,下降19.7%。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的影响,下半年完成地方税收任务面临较大困难。同时,我县铝型材和水泥等支柱产业,受房地产市场行情的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对全县税收收入的增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收支矛盾突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政策性支出刚性增长快,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民生政策扩面提标,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公车改革、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逐年累积,将进一步加剧收支矛盾。
为切实做好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继续深入实施“5141”工程,在坚持资源向重点企业配置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运行调度、项目服务、要素支持等措施,持续强化动态管理,积极引导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对落户的大项目,要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包靠责任,协调做好土地、资金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其尽快投产达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继续拓展服务企业的思路,分行业、分类别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排查,逐一研究发展对策,帮助克服困难,搞好生产经营。要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减少抽贷、压贷现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共渡难关。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要根据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以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要重点发展奶牛、黑山羊、冷水鱼、林果、生态观光等优势产业,抓好规模扩张和标准化水平提升,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分散生产与市场经营的有效对接,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着力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违规使用禁限农药和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要按照“打生态牌、念山水经、唱文化戏、走特色路”的总体思路,以“三山两园一谷”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入实施“突破沂山、提升嵩山”战略,在搞好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同时,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要在培强做大骨干流通企业的基础上,高标准建立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规范经营管理,发挥集聚作用,推动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要加快整合雕塑、奇石、书画等优势文化资源,深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电子商务、管理咨询、家政服务等行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要探索研究制定扶持政策,促其尽快繁荣壮大,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宜居宜业水平。要持续抓好城区改造提升工作。改造提升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并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尤其要突出抓好安置楼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弥河城区段开发等,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载体功能。要充分发挥“智慧临朐”作用,健全完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解决影响市容市貌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突出功能定位,打造特色优势,推动引导其与县城相向、互补、融合发展,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组团式、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搞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改善民本民生。要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的同时,坚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力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幼儿园建设提升等,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要切实抓好就业、各项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轨、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保障房建设等,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要深入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两河”保护开发等工作,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积极推动污水直排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加大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力度,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确保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六)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县政府及财税部门要认真做好新常态下的财税工作,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税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分析形势,细化征管措施,不断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继续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特别要抓好专业市场、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税收征管工作,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确保财政稳定增收。要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夯实预算编制基础,不断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努力控制财政开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要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惠民政策,确保每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