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计划,3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县卫计局关于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寺头、九山、蒋峪、辛寨等六处镇街的5所卫生院和7个村卫生室,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医疗卫生队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共有镇街卫生院17处,在职医务人员2252人,村卫生室885处,聘任乡村医生1776人,较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层卫生院、卫生室的新建和改扩建,并做好医疗设施配套。其中,投资7000万元的冶源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已于2013年投入使用,投资8000万元的辛寨中心卫生院医疗综合楼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寺头、九山、蒋峪等8处卫生院被列入中央补助地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并圆满完成改造建设任务。369处中心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均配备了电脑等医保联网设备,方便了群众医保报销。
(二)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较快。全面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基础建设,全县构建起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与国家中医同行计划视频网络中心合作,建立县中医院分中心,与全县17处镇街卫生院(分院)和369处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互联互通,积极开展中医技术培训和远程诊疗,实施便民惠民医疗服务。九山、冶源、卧龙等多处卫生院高标准完成“国医堂”建设,2015年,我县被授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药品零差价”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北京阜外医院开展了心血管病远程诊疗合作,在全县设立149个村级服务点进行远程诊疗。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组织网络体系,各镇街卫生院全部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科,负责抓好辖区公共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及时为农村妇女发放住院分娩补助、免费增补叶酸和实施“两癌”筛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还不够理顺。当前,一些上级医改政策与我县基层实际不相适应,例如,一些镇街卫生院反映,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院的药品种类限制较大,可用药品种类偏少,特别是在远程诊疗中,上级医院开出的药方,在基层几乎无法使用。另外新的医保制度实施以来,病人自付费用较多,实际报销比例下降;只能与一家门诊签约且一年内不得变更,造成居民就医局限性较大;一些大型检查项目不住院不报销政策,造成床位紧张等致使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不高。
二是基层医务人员严重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一定的人员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与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现有的招录体制下,招录人员自主选岗,新招录人员一般选择县级医院和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基层偏远的卫生院存在招录不满的现象。受待遇低、工作生活环境差等因素影响,基层优秀医务人才流失严重。乡村医生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且很少有新鲜血液补充,面临人才断层的困境。
三是财政投入力度还不够,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运行压力大。各级财政对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的资金补助主要包括基本药物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但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全县基本药物补助资金由2011年的2500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1200万元,与药品使用量不断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各项补助和医保报销费用支付不够及时,医保基金定额不足,造成基层卫生院资金运转困难。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大部分村卫生室由于诊疗费用极低,收入大幅下降,导致乡医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2015年县外住院报销9393万元,金额仍由我县支付,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当起发展基层医疗卫生的主体责任。要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具体医改方案,对一些不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如大型检查不住院不报销、医保基金定额较低等,要积极向上级人社、卫计等部门反映,争取对现行政策进行突破和调整。要组织卫计、人社、公安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加强对医保的监管,坚决杜绝套取医保资金行为。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基层卫生院按时投入使用。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设备更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要根据药品使用量不断增加的实际,逐年加大基本药物资金补助力度,连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探索创新医保报销结算方式,由医院现行垫付改为财政预支,多退少补,减轻基层卫生院的运行压力。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确保基层群众的主要医疗费用由政府承担,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
(三)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进一步拓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准入渠道,采取定向招录、就地取材等方式招录人才,同时做好优秀退休医务人才的返聘工作,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紧缺问题。在政策上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倾斜,建立工资、职称、住房等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人才留在基层。要加强与医科高校的联系,建立学校和医院的人才交流渠道,通过提供实习平台、协议委培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重点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培训,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推动落实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不断增强乡医职位的吸引力,为在职乡村医生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与高层次医院合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要积极推进基层卫生院与高层次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坐诊、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力争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网底”作用。要健全县级医院对镇街卫生院、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逐级帮扶制度,提高基层医院的业务水平,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平衡发展。要积极推进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尽快实现居民医疗健康数据互通共享。要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坚决杜绝过度用药和乱收费行为,改善医患关系,更好地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