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算法》、《监督法》的有关规定,5月23日至24日,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就2012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审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实地察看了中央商务区、经济适用房、老年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情况,现场了解了华建高性能特种铝材、恒远利废等企业运行态势,并在分别听取县财政、审计、国税、地税等部门工作汇报的同时,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召开了由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现将综合分析后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谋发展,跨越赶超建强县” 这一总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促增长、惠民生,为实现财政预算执行的各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1098万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21.2%;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098万元,完成预算的120.7%,增长42.3%。全县地方财力145852万元,其中县级地方财力10497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794万元,县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03180万元,完成预算的108.4%,增长27.3%。财力和支出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调查组一致认为,2012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结果是好的,最终形成的县级财政决算,符合《预算法》要求,也是按照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进行的。决算坚持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体现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建议本次会议批准2012年县级财政决算。
归纳2012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三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是组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财税部门强化税源监管,拓宽收入渠道,收入组织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2012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6亿元,比2011年增长28.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收入7亿元,比2011年增长28.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重点支出得到保障。财政部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了如城市建设、旅游项目开发、民生工程和骨干财源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财政监管不断完善。财政部门建立健全了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评审控制、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制度,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总体来看,2012年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审计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从统计数据看,虽然全县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国地两税收入等几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但总量偏小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就全市范围来看,经济总量小、财源企业缺强少大依旧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新农保、新农合和津补贴等刚性支出逐步提高,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同时,社会纳税意识不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认真扎实地做好2013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工作,对落实县委“一三五五一”总体工作思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狠抓财源建设,不断提升经济总体水平。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和转调创工作。要立足全县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突出特色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和政策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效益,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工业技改及新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着力抓好10大工业骨干财源项目、40家重点骨干企业和1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明确牵头包靠责任,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企业运行管理。要健全完善分析监测制度,不断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和监控力度,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行态势,认真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财税部门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提高收入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要在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指标、严格依法治税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奖惩措施,努力做到既充分调动财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要不断增强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要加大监督稽查力度,创新收入征管方式,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千方百计堵塞收入漏洞,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例如,针对小微企业和零散经营业户,要在督促其建章立制的同时,有效规范发票使用行为,实施普通发票摇奖和有奖举报活动,积极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针对物流、运输等行业,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经营者依法诚信纳税,支援当地经济建设,防止税收外流等等。要注意总结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办法,将税负控制在合理水平,切实解决税负不公的问题,努力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要在不断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的同时,持续加大清理“小金库”力度,切实防止财政收入流失。
三、严格依法理财,全面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认真执行人代会批准的各项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要加强对预算单位以及自收自支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评审控制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认真执行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民本民生。要认真研究政策,千方百计抢抓机遇,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要牢固树立财政风险意识,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认真编制政府性债务偿还计划,落实偿债资金,及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努力降低财政资金运行压力。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决算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以及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