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卫生工作水平,3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县卫生局的汇报,到县疾控中心、中医院、海浮山医院及部分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查看,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将卫生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县政府坚持把做好卫生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考核考评,增强了相关部门抓好卫生工作的责任感,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卫生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有效提高了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达到6处,乡镇卫生院17个,中心村卫生室369处,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二)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88亿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业务用房13.8万平方米,购置3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2台(件),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及九山、寺头、龙东三处卫生院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海浮山医院病房楼也将于近期投入使用,辛寨、沂山等5处卫生院完成了改造提升,369处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先后引进各类基础建设项目17个,争取资金3609.6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实行门诊“一站式”诊疗服务和检查检验结果“一单通”、门急诊病历“一本通”,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严格实行医务人员“八要八杜绝”监督惩戒办法,有效规范了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加强与301医院、千佛山医院等的协作,提高了医疗水平。三是扎实开展慢病防控工作,先后引进实施中央补助胃癌早诊早治项目和预防胃癌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开展“全民免费测血压”、脑卒中筛查干预试点等项目,逐步将慢病防治工作重心转向早期预防。四是全面落实疾病控制措施,重点传染病、艾滋病及免疫预防工作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监测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2012年共组织食品、药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9209人,抽检饮用水159份、餐具54份、公共卫生用品856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四)医疗改革成效显著。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分别达到76.9%和58.6%;基本药物制度全面铺开,平均药价下降41%,共累计为群众节省药费7172万元;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进,完成了县人民医院经费补偿机制改革,调整理顺了县中医院、海浮山医院管理体制,推动了全县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资金投入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卫生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先进县市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制度等各项医改惠民政策的落实,各镇街卫生院业务量急剧上升,现有设备、人员已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相应的补偿机制还不完善,补偿资金到位不及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资金压力较大。 (二)医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医疗水平依然相对偏低,部分疑难病症治愈率低,群众外地就医现象比较突出,医疗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部分镇村卫生室条件简陋,医疗设备落后,医疗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医疗质量。个别医务人员服务观念不强,救死扶伤的观念淡薄,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三)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现象依然突出。从我县规模以上医疗机构来看,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476人,其中县直医院1302人,16处镇街卫生院1174人。县直医院具有卫生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8.9%、33.4%,16处镇街卫生院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1.1%、18.5%,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与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差距较大。 三、几点 建议 第一,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设施水平。县镇两级政府要继续把卫生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快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开工建设及改造提升项目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要及时解决县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的土地确权、拆迁安置等方面的问题,搞好规划建设,尽快提升中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要加快先进医疗卫生设备的引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要抓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和沂蒙革命老区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加快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尽快健全完善相应的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解决好基层医疗机构资金周转难等问题。 第二,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以打造“品牌卫生”、“放心卫生”为抓手,强化“名医、名科、名院”建设,着力培植一批基础硬、质量好、服务优、信誉高的医院、专科和名医名护,树立临朐卫生的龙头和榜样,带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发展。要教育和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树立“服务品牌”意识,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病人回访、满意度测评等措施,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切实保证医护人员人身和医疗安全。要切实抓好公共卫生工作,密切部门协作,加强饮用水、食品、学校、公共场所等的卫生监测,不断提高监测覆盖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三,深化医疗改革,努力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一是完善新农合服务体系,实施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强化基金使用监管,进一步扩大大病保险范围,切实减轻农民大病医疗负担。二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果,逐步将制度实施范围扩展至县级公立医院、非政府办医疗机构和一般村卫生室,不断增加基本药物使用率,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达到45%以上。三是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抓好慢病早期预防,不断强化对群众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全面实施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农村妇女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逐步壮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和完善卫生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尽快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缺乏及合理流动问题。要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积极通过组织培训、外出学习等有效方式,切实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建立起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