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七届 > 十七届二十三次
关于全县“旅游+”三年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时间: 2019-08-26

 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杨维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旅游+”三年行动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县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旅游+”三年行动计划,连续推出旅游提升年”“旅游突破年”“旅游改革年发展措施,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全景临朐,努力推动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推动,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

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我县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召开全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印发《关于深入实施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旅游+”八大行动计划成立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全面统筹全域旅游工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临朐县全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临朐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嵩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等20余部旅游规划,加快构建高品位、高档次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二、全景改造提升,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项目带动。三山两园一谷核心景区为龙头,相继实施沂山、老龙湾、石门坊、嵩山等重点景区突破战略,推出旅游重点项目30个,其中17个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推动旅游项目库。揽翠湖温泉度假村、淹子岭高山房车露营地、龙潭湖露营公园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二)打造特色景观重点打造九山薰衣草小镇、红叶小镇、嵩山露营小镇等6个特色旅游小镇。积极推进有产业支撑的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以沂山、寺头、九山、嵩山为核心空间,创新融合乡村旅游业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三)完善基础设施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点道路硬化美化、厕所革命,打通全长265.76公里的环西南部乡村旅游专线,将石门坊、嵩山、宋香园等景区和50多个乡村旅游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对东红路、潍九路、仲临路等省道和县道进行拓宽改造提升,全县镇村道路通车里程达2300公里,乡村旅游交通瓶颈得到较好解决。

三、推进产业融合,拉长旅游供给链条

(一)旅游+农业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采摘、赏花、垂钓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举办大樱桃节、红香椿文化旅游节、桃花汇等节会活动,提升乡约临朐品牌影响力。宋香园生态世界、柳山镇鑫柳现代农业公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宋香园生态世界已完成投资1.5亿元,种植薰衣草2600多亩,开发薰衣草抱枕、精油等旅游商品30余种,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可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43万元。目前,全县有省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精品采摘园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9处,农家乐近400家,其中好客山东星级农家乐16家,年接待游客116万人次。

(二)旅游+文化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品牌。全县共有奇石经营业户2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雕塑产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红木产业门类齐全,全县红木加工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户130余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产品涵盖30多个系类、250多个品种。成立临朐手绘年画创作培训基地,研发餐具、抱枕、挂毯等文创产品6大类。开展文化产品进景区活动,展出5大系列300余种特色文化产品,丰富旅游商品供给。成功举办首届传统工艺暨非遗博览会,3800余件文化旅游产品亮相展会,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三)旅游+工业充分发挥伊利乳业、华艺雕塑、窗博城等3处工业旅游示范点带动作用,加强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和品牌塑造。借助窗博城和窗博会,做好旅游与商务活动结合文章,连续举办八届窗博会,累计吸引来自全国20个省市近50万人次参观、采购。依托蓝莓酒庄、秦池酒文化博物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独特工业旅游商品。华艺雕塑建成红色文化雕塑艺术博览园,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四)旅游+养生养老促进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依托沂山、老龙湾、嵩山等多元项目,打造东镇沂山,康养临朐特色产品。开发建设觉醒之间,睡谷临朐特色旅游项目,湖光假日公馆、滨湖养生苑等养生养老项目。揽月岛旅游度假区、龙潭湖露营度假公园年接待住宿游客5000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00余万元。

(五)旅游+研学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以沂山为主体,建设山东沂山红色研学基地,编制《临朐红色故事》、《研学指南》等培训教材,建成红色教育展厅、红色大舞台、红色大讲堂三个主题教育区,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建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高奋故居、吕家楼年画博物馆、北杨善剪纸展馆等15处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年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次。

四、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旅游品牌效应

在潍坊日报临朐新闻、临朐电视台、智慧临朐设立旅游专栏,开通全域旅游看临朐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编发各类信息4000余条。先后在新华网、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发表稿件30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临朐特此--红丝砚》、《老龙湾寻鲜》等专题节目。在潍坊电视台播出6期临朐专题。相继举办山东省乡村旅游节、沂山文化节、奇石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打造临朐特色节会品牌,临朐旅游关注量突破2000万人次。

虽然我县旅游+”产业融合优势逐步显现,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是全域旅游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规模小、投入少,没有叫得响、特点突出的大项目。是乡村旅游层次不高,产品创意不够,标准较低,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三是缺乏资本运作,缺少专业团队和人才,一些创意概念及项目不能落地见效。四是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现象明显,缺少特色鲜明的精品项目,集约化程度低。

下一步,县文化和旅游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工作抓好《临朐县全域旅游发展提升规划》落地,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实行旅游智慧化管理。推进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打造一处集旅游集散、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山东省中部区域性集散中心枢纽,争取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

二是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深入实施旅游+”行动计划,促进文旅大发展、大融合。抓好三山两园一谷核心景区改造提升,打造冶源、嵩山、辛寨3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扩大精品旅游有效供给。抓好县文化中心、中华文化艺术雕塑园、宋香园、云居山里乡情度假区、莲花湾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临朐文化旅游发展新亮点。

三是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开展A级景区村庄创建活动,年底争取有6个村达到A级景区村庄标准。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园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和休闲农庄。引导重点特色小镇完善旅游功能,创建山东精品旅游小镇。

四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开发房车露营、旅游演艺等旅游新业态项目,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鼓励研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和传统工艺产品,丰富旅游商品体系。加快建设旅游购物场所,打造优质旅游休闲购物街区。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引进高层次文化旅游人才,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领域人才库。做好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专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乡村旅游村党组织书记、经营业主的培训,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领头人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