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要求,现将我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根据202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目前我县耕地61.15万亩、园地57.12万亩、林地85.31万亩、草地8.2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5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7.5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67万亩、其他土地17.99万亩、湿地0.09万亩。国有土地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0.36万亩、园地0.51万亩、林地9.92万亩、草地0.2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4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5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2万亩、其他土地0.22万亩、湿地0.03万亩。
矿产资源:全县发现矿产地180多处,矿种有金、银、铜铁、石灰石、白云石等4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17种。探明金、银、铜、铁共生矿石量238.3万吨,优质石灰石探明储量1.946亿吨。目前全县共设置采矿权8个,涉及金、银、铜、铁、石灰石等7种矿产资源。
森林等资源:全县有林地面积122.7万亩,林木覆盖率45.8%,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现有沂山、嵩山、九山、丹崮4处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9.4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共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5处;全县湿地总面积6.6万亩,湿地保护率72.7%,湿地公园6处。
水资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08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276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944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438立方米。现有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22座,拦河闸坝17座,塘坝468座。全县6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28068万方,兴利库容15075万方。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一是扎实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摸清家底。勾绘图斑216000余个,举证图斑81000余个,拍摄照片80余万张,三调数据成果通过国家三调办复核。二是规范用地秩序。严查违法违规用地,在202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整改中,共拆除违法违规用地58宗107亩。三是合理有效用地。2018年以来,全县供应土地645宗13120亩。大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近3年以来,收回、收购国有土地119宗3587亩。
(二)规范矿产开发利用。一是强化源头管控。优化审批流程,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除国家和省政府批准可以协议出让的外,一律采取招、拍、挂等方式出让采矿权。二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山水土山、阳城矿区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三是规范开采秩序。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非法采矿行为。县政府先后组织开展矿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4次,维护了矿产开发秩序。
(三)强化地质环境保护。对94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治理。截至到2020年底,共完成73处废弃矿山治理,治理面积7890亩。
(四)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一是推进“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实施“潍南山区森林火灾高危区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在国有林场、重要林区建设防火道路、防火隔离带和引水上山工程等基础设施,完成了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县级连接。建立了80人的县森林消防大队,在9个森林防火重点镇、4处国有林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公益林护林员队伍。二是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建立1处检疫检查站和1处县级中心测报点、15处基层测报点,实现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全覆盖。三是完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全县404株古树名木重新建档立案、挂牌保护。四是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县级林长会议、巡查、督查、考核、信息报送等各项制度和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管护范围和责任。同时,设立民间林长,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林长制管理体系。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部署开展了冶源水库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及达标建设。二是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自然资源资产在基础管理、保护治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管理意识不够。对自然资源资产全面管理和统筹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够,存在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不清、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等问题。部门管理碎片化、权益多元化问题较为突出,科学规划、统筹开发利用不够,私采滥挖和破坏性开发自然资源现象尚未杜绝。
二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而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越来越紧,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三是生态文明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深化。部分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利用还没有做到与生态环保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还有差距。
四是自然资源资产综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智慧化、高端化、集约化林业产业、矿产企业在我县仍然欠缺,产品加工大部分处于初加工阶段,产业资源整合度不高。
五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执法体系不理顺。如全县林业资源的部门监管、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由多个部门承担,监管与处罚主体相对分离,出现了多头管理、执法不严和不到位等现象。
六是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较为困难。由于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与核算工作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基础数据、统计口径、分类标准不统一,没有规范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导致很难对所有种类的自然资源价值量化,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工作较难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及打算
针对我县国有资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提高国有资源资产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为目标,强化国有资源资产监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意识。自然资源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管理保护意识,以加强资源资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动国家所有权益落实,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压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督促主管部门持续做好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管理,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对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行为的制裁和惩处力度,继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组织开展好专项整治活动,形成规范有序的监管格局。
(三)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及矿产资源。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细化土地、矿产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全面落实多规合一,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创新资源供给方式,积极推行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土地供给机制,合理设置出让租赁年限和使用效益标准;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研究制定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标准,通过限期开发、联姻改造、腾笼换鸟等方式,分类分批整治;引导矿山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等方式,实现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实行更严格的林地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防火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增加防火物资储备,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全面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积极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网络。
(五)集约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一是严格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二是加快地表水拦蓄工程建设。三是推动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不平衡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制度建设,做好全县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评估方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严格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切实规范和强化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底数清、权责明、保护严、监管实、市场畅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