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魏淑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科技兴农工作情况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来,临朐县将科技兴农作为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全县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呈现出蓬勃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加强园区示范引领。围绕“两园两村两主体”建设,在全县规划建设了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涵盖了大樱桃、桃、山楂、葡萄、山柿、香椿、中草药、奶牛等各个特色产业。实施了中新振荣国家现代化智慧化养殖、沂荷奶牛、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葡萄产业科技示范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智能化养殖、种植设施大棚400多个、展厅15处。龙山油桃、嵩山蜜桃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强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先后培育推广早龙霞、龙丰、嵩源1-4号等桃新品种。城关大樱桃科技示范园使用“圆台型”矮化密植新技术,推广种植俄罗斯8号、沙蜜豆等新品种,研发使用壳寡糖大樱桃专用植物疫苗和专用水溶肥。鲁农家庭农场示范推广济谷19等杂粮品种10余个,实现绿色无公害化生产。沂荷奶牛产业园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示范带动绿色养殖技术。通过园区科技示范带动,先后引进推广优良品种100个以上,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等农业新技术30余项。
二、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一是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以华良国家级(大白菜)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进育种技术创新升级。华良白甜糯1号通过山东省第一批农作物品种审定,打破了潍坊市20年以来没有糯玉米审定的记录。围绕大白菜制种产业,成功争创省级产业强镇。二是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先后实施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土壤修复改良、水肥一体化3项工程,大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制定下发《关于全域发展水肥一体化的意见》、《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手册》等各类生产规程、技术意见20多项,累计引进优良品种300多个,推广优质高效种养技术100多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9%,水肥一体化化面积达到5万亩。编制《2021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主导品种179个,主推技术27项。利用微信公众号设立《科普信息》专栏,编写《农情信息动态》23期,及时推送农事建议、价格信息、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1500多个。
三、构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立足我县农业产业实际,制定《临朐县乡土专家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按照“逐级建设、分类管理”的原则,搭建县镇村三级“乡土专家服务队”,形成上下贯通、互补互促、协作配合的专家服务体系,让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土专家”、“田秀才”,发挥“领头羊”作用,形成“头雁”效应,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已梳理并分类建立了280人涵盖20个农业产业的乡土人才库,并在原临朐县乡土专家服务队和三农专家服务队基础上整合建立临朐县三农专家服务团,阵容规模达140人,为实现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紧紧围绕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期,培训农业从业人员1000人,针对精准农业产业需求,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带领农民稳定增收。
四、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农业产业互联网应用,以设施大樱桃为突破口,建成集数据采集、技术服务、市场信息、质量追溯等为一体的中国(临朐)大樱桃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合作社、家庭农场、“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户安装互联网平台设备7500台,服务面积2万亩,全面提升了大樱桃产业智慧化水平。以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载体,培育省级智慧农场1家,省级智慧牧场1家,市级智慧农场4家、市级智慧牧场9家,全县以奶牛为主的养殖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以大樱桃、桃为主的种植业数字农业基地快速增加,全面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发挥已建成637处益农信息社作用,开展益农信息服务,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全市农业农村统计监测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涉农生产经营对象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全覆盖。目前,已采集各类涉农生产经营对象5740个,累计完成农担贷款发放7.2亿元,为全县农民和金融机构之间打通了绿色通道。
五、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临朐区位、资源等优势,立足我县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平台等资源为依托,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县企业中的有效转化。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储存保鲜、综合利用及产业化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加快推动了临朐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振荣博士工作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临朐家禽智慧化养殖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就业基地、山东中医药大学华农生物中药研发中心、山东现代蔬菜种业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创新平台,为我县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总体来看,我县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传统品种数量多、传统设施面积大、传统模式分布广,群众对发展“高产、高质、高效”、注重“品种、品味、品牌”的“三高三品” 现代农业的认识还不够;全县农技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和科技发展趋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不平衡、良种良法推广力度不大等。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我县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一要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夯实科技兴农基础。农民是科技兴农的主体,发展现代化农业首先要造就现代化农民,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抓好科普宣传、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运用先进技术能力。
二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兴农后劲。科技兴农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作,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好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科技兴农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开展土地托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要聚焦科技兴农,健全为农服务体系。依托“两村两园两主体”建设,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完善壮大全县农村乡土专家服务队伍,构建县镇村三级配合的专家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夯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