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报告
——2023年4月27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王者岭
一、工作做法和具体成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避让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坚持反向约束与正向约束相结合,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引导城镇结构优化为导向,全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112.84 平方公里。二是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在2017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中,明确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792.7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6320.78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28m2以内。构建“一群多点、两轴两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向园区集中。三是加大规划编制力度。2020年编制完成了城市双修规划,2022年启动编制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存量产业用地盘活路径,完善建设用地更新实施机制,分类引导旧厂房、公共活动中心区、历史风貌地区等各类功能区域实施更新。四是严格规划管控力度。严把土地预审、规划审查关口,确保项目各项功能分区达到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严格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空间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引导低效工业用地逐步退出。五是科学确定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工业项目指标值只确定下限,鼓励建设多层厂房。落实上级政策,在不改变工业用途的前提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容积率可提升至2.0以上。
(二)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一是认真落实增存挂钩政策。对批而未供土地逐宗核查,分析未供原因,提出分类处置措施,强化与发改、财政、审批等部门及属地镇街沟通协调,加快供地手续办理,全面提高供地率。2022年共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8161亩;今年以来已供应批而未供土地172.398亩。二是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坚持从“有”入手、就“地”取“财”,精准施策,深挖土地潜力,腾出动能转换“笼子”,大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城中村及工业低效项目处置869.52亩。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效闲置用地挖潜列为“十大攻坚行动”,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其他县市区工作经验,起草了《关于开展工业园区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的通知》。目前,该通知县政府办公室正在修改中,待县里研究下发实施。
(三)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转变
一是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的意见》(临政字[2021]40号),对城区及县化工产业园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明确项目准入标准,严把项目审批关。今年,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42亩,保障了兴隆里、金成庄园、文汇里小区一期等项目的用地需求。二是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认真落实“亩产效益”评价差别化用地政策。2020年以来,先后为华建、三义、东临等83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落实土地5314亩。
(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有效落实
一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对全县范围内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摸底排查,2018年以来,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9个,新增面积8760.55亩,入库项目17个,新增耕地指标5690亩。二是组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近年来,我县经省政府批复实施的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共有29个,其中增减挂钩项目17个,复垦农用地面积1967亩,耕地1718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12个,复垦农用地面积1561亩,耕地1430亩。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不能完全深入人心,很多企业思想意识较为淡薄,观念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对自身企业开展及社会开展的重要意义,经常出现用好地、占而不用、多用地及少批多用等现象,在严格落实土地政策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还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二)规划管控相对滞后。现在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阶段,在编制完成前,各部门执行的都是行业规划,缺乏与沿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规划跟着项目走”的问题,规划的控制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也给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三)土地节约集约程度不高。由于缺乏相应政策,尤其是缺乏对运作空间处理、经济利益平衡关系处理的规定及政策,无法充分调动集体组织或企业转变利用土地方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一些招商引资项目,由于后续投入、预计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完工,造成部分土地的闲置。
(四)土地开发整理难度大。我县耕地后备资源少,分布不均匀且地块零散,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新整理的耕地质量也存在差异。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受政策限制大,拆旧区的拆旧条件要求越来越严格,比如三调现状中有很多村庄内地块是林地,市局要求相关审核科室针对林地审核严格把关,必须扣除;涉及地上有房屋的拆除需要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但目前衔接不够畅通,职能转换仍没有到位。
三、下步措施
针对严峻的资源形势和国家日益严格的土地政策,今后将确立内涵挖潜为主的用地思路,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破解资源约束“瓶颈”的根本措施,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引导干部、群众树立主动转变发展的理念,切实改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二)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对“多规合一”改革涉及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要进行梳理,做好过渡期内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推动新时代临朐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加大闲置土地整治力度,鼓励土地复合利用。
(三)加强用地制约监管。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和广大群众严格保护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用地情况的持续执法检查,将治理违法行为、清理闲置用地作为工作切入点,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严肃查处,以此提高制约监管的工作效率,逐步形成自然资源“大家管、大家用”的良好局面。
(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入手,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从招商源头入手,引进技术含量高、占地少、无污染的产业项目,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从强度入手,围绕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提高单位面积GDP产出,以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撑高质量聚集化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