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八届 > 十八届十一次
关于全县企业用工及培训情况的报告
时间: 2023-04-27
 关于全县企业用工及培训情况的报告
  ——2023年4月27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县人社局局长  卢凯之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人才用工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社局紧紧围绕县委“一一三三五”工作思路,聚焦企业用工“引、育、留”环节,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经验做法被人社部、人社厅肯定推广,潍坊《政务信息》《每日动态》多次刊发,入选潍坊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服务体系,更高水平提供用工保障。立足县域实际,建立县委、县政府牵头统筹、人社部门领衔负责、14处镇(街、园、区)搭建平台的工作体系,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工引才工作,4月21-23日,县委书记刘艳芳亲自带队到西安开展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城市推介会活动。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锡才和县政府副县长张惠玉牵头的招工引才工作专班,专项负责全县企业招工和人才引进工作。在全市率先把解决企业人才用工需求,纳入对镇(街、园、区)综合考核,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从县级层面统筹研究措施,实时反馈,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二是创建高素质服务专员队伍。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专员、外出招工引才小分队3支工作队伍,采取“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服务模式,纾解企业用工难题。三是激发镇街服务合力。14名副科级干部包靠14处镇(街、园、区),指导、协调服务企业用工、人才招引工作。组织镇(街、园、区)动态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摸清供需底数,开展人岗对接活动。
  (二)创新对接模式,更广范围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共享机制和互访交流工作制度,主动寻求对外合作,搭建多元化、互利性的劳务协作平台。一是推行“政府+企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对接机制。发挥村居、社区基层服务机构力量,成立乡村劳务组织14处,对接用工需求较大企业,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入和跨镇街劳务合作。组织务工人员到华建、蓝帆等企业进行参观面试,开展“体验式招工”活动,为华建、蓝帆输送用工3000余人。二是推行“高等院校+企业+求职者”对接机制。加大定向培养力度,采取“订单培养”“联合办学”“岗位培训”等校企合作模式,引导雷奥新能源、巨利铝业等多家企业与潍坊技师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达成合作意向。持续开展进校送岗、访企拓岗、学子企业体验日等富有临朐特色的活动,先后举办“莘莘学子家乡行”等校企校地对接交流活动40余场,吸引青年人才到企业发展。三是推行“临朐人社+企业+异地人社”对接机制。“南下、北上、西进”,与吉林、河北、甘肃、山西、济宁、菏泽等地人力资源服务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常年设摊”的劳务协作工作站,输送用工3000余人。每年春节过后,组织开展“包车迎工 回朐返岗”活动,组织免费大巴车队,分赴河北魏县、武安等地,迎接外地员工回临返岗,稳岗留工助企发展。
  (三)创新招聘渠道,更高质量助力企业招工。发挥“互联网+”招聘效能,进一步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求职者与招聘方精准对接,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一是实行“线下+线上”并线发布。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在万达广场、全福元商场、县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客栈以及镇(街、园、区)大集组织线下招聘活动,累计发布岗位信息5.8万余个。二是搭建线上用工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山东公共招聘网”“临朐公共就业网”小程序以及“临朐县人社局”“临朐公共就业”公众号、抖音直播,开展综合线上对接招聘活动,向本地劳动力精准推送岗位信息,为企业输送用工3.7万余人。三是打造“零工客栈+产业”模式。立足临朐产业特色,组织41个工地、66家铝合金加工企业及263家配套企业,120家食品加工企业、450家农业合作社、14家劳务合作社建立共享用工联盟,提供寻岗找活、订单供岗等特色服务,累计服务8.2万人次,找活成功6.7万人次,日均出工率达到80%以上,零工群体人均月务工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30%以上“零工”转为“固定职工”,实现稳定增收。
  (四)创新培训方式,更大力度培养技能人才。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构建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调整优化培训结构。围绕企业紧缺工种,优化培训结构,增加培训工种,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19000余人次。成功争取“铝型材行业特色培训”项目,计划开展铝型材综合管理制造加工技能培训500人次以上,为我县铝产业培养企业所需、短期上岗、上岗能行的技术工人。二是有序引导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建立“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政府补贴”一体化机制,全县自主评价备案企业53家,评价技能人才432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383人,技师以上394人,技能人才队伍稳定性大幅增强。三是大力推动产教融合。聚焦有色金属高端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整合职业培训机构、重点骨干财源企业、职业学校优势资源,成立技工教育发展联盟,通过“专业+产业”“订单+人才”“平台+基地”等模式,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项目孵化同步发展。目前,已规划建设职业技能实训中心5个,与18家企业签订产教融合框架协议,年可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210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工人缺口大。经过多方努力,企业普工难招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技能型工人缺口仍然较大,如华建铝业、银河动力等企业普遍反映技术工人不好招、留不住。
  二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不发达。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招工能力不足、业务单一的问题。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覆盖面窄、层次低、承载力不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吸引力不强。
  三是职业培训精准性和有效性程度不高。目前政府补贴类职业培训结构不合理,以家政服务培训为主,培训结构较为单一,低端培训较多,中端和高端培训较少,优质培训资源供给不足,未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与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补贴资金效能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突出服务提速,全力保障企业用工。依托“人社服务专员”“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团”等全面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畅通用工对接服务渠道,加大人岗匹配精准度。积极参与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大力推介临朐发展优势及潜力,更大力度吸引大学生、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来临就业。
  二是加快载体建设,释放集聚效应。立足临朐特色及产业优势,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建立集就业招聘、政策宣传、职工培训、权益保障于一体的人社服务阵地,逐步放大产业园功能作用。鼓励支持产业园在原有基础上吸纳、引进本埠和外域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不断提升产业园入驻机构数量,提升规模、扩展业务,推进我县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是优化培训质效,提升培训精度和准度。推进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提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就业群体技能水平。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育、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规范有序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考核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