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8月21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魏淑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情况,请予以审议。
临朐县是潍坊唯一的沂蒙革命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7.3%,占全市面积的35.5%,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林果资源丰富,山水生态和文化旅游等优势明显,特色农业产业突出。近年来,临朐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聚焦农产品运销等环节堵点问题,加快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基本情况
(一)我县农业生产情况
一是农产品生产稳步发展。我县是全国牛奶生产50强县、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拥有林果业和畜牧业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县果品面积45万亩,产量48万吨,果品总产值65亿元,主要包括大樱桃、桃、山楂等优势特色产品。畜牧业主要包括奶牛、生猪、肉鸭三大主导产业和蜜蜂、朗德鹅、肉羊三大特色产业,全县存养牛2.8万头,其中奶牛1.8万头、生猪33.4万头、肉鸡450万只、蛋鸡180万只、肉鸭1000余万只、羊10万只、朗德鹅100万只、蜂存栏5万箱。
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凸显。目前,我县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企业已发展到100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6家。建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潍坊伊利乳业,日产能达1900吨;建成标准化省级生猪屠宰企业—临朐广华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鲜、冻猪肉生产加工,年生产能力3600吨;形成了以三和、振荣为龙头的肉鸭产业加工体系,日屠宰量3万只;我县是亚洲第一鹅肥肝生产基地,全县年出栏朗德鹅400万只,培育了以尊润圣罗捷、春冠为龙头的鹅产业体系,年产鹅肥肝5000吨,占全国产量的70%;拥有康宝、博康、丰采等10家现代化蜂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涉及蜂蜜、王浆、花粉、蜂胶、巢蜜等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发展了以山楂、黄桃、板栗等农产品为主导的各类加工企业,带动了当地种植户、养殖户、村集体致富增收。2022年,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5.5亿元,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导力量。
三是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目前,我县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2606家,吸收农民13.24万多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1万户。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402个、畜牧业255个、渔业18个,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在农产品收购、运输、出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全县农村经济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达到21.37亿元。
(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产品物流体系日益健全,在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农村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农产品销售范围逐渐拓展。随着我县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农产品销售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销售的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通过物流从我县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有谷子、甘薯等粮食作物,花生等油料作物,大樱桃、蜜桃、板栗、柿子等经济作物,红香椿等特产作物,以及鹅肥肝、蜂蜜等畜禽产品,农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30多个省市地区,出口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农产品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149家,其中农产品物流企业1家,物流从业人员7300多人,货物运输车辆6415辆,其中12吨以上重型货物运输4350辆、集装箱车辆83辆、冷藏保温专用运输车辆55辆,年货物吞吐量2100万吨。
三是农产品交易市场作用显著提高。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达10家,年交易量20万吨,年交易金额40亿元,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除传统市场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衔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小超市、便利店等相继出现,更加丰富了农产品市场物流营销形式。
(三)冷链设施建设情况
一是建立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N”发展布局。编制印发了《临朐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实施方案》,由政府统筹资源,按照果业产业布局集中规划建设区域冷储中心,一个中心覆盖3到4个乡镇,将原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分散化,小规模转型升级为集约化、规模化,同时兼顾农民分散需求,鼓励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建设,形成了“4+N”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网络体系。目前,已在城关、辛寨、寺头、嵩山等重点果品生产区集中规划建设4处区域冷储中心,累计建成各类冷库246座,库容量达到10万吨。
二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日益完善。实施“合作社+田头市场+冷库”模式,将仓储保鲜设施向田头市场聚集,发展田间地头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185座,通过预冷保鲜、错峰上市,延长了果品采后链条和货价期,提升了利润空间。实施“合作社+物流+冷库”模式,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强与京东、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依托冷藏设施建成“产地仓”,打通产地端到市场端“肠梗阻”。实施“合作社+电商平台+冷库”模式,配套智能分拣、冷链运输配送,不断拓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依托全县大樱桃市场建设冷藏库9座、库容3000吨,配套大樱桃数字化智能水洗分选线,搭建电商销售平台,通过智能化分拣和预冷保鲜措施,大樱桃价格提高50%,临朐大樱桃、五井山柿、嵩山蜜桃、寺头山楂等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由原产地直供市民餐桌,品牌价值不断增值。
三是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强化政策服务,对项目建设主体、条件、程序等关键环节做到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工程质量、项目审验、资金拨付等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济南果品研究院以及省市农科院的合作,重点解决保鲜技术、专用设备、温控标准等关键问题,提升产地保鲜及商品化处理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为全县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配备信息采集监测传输设备,实现建设主体与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双向流动和数据共享。创优资金服务,率先在全省建成大樱桃产业数字平台,与银行信贷平台数据共享,实现对合作社农户无障碍信贷发放,目前已授信1.4亿元、支用金4400万元;创新实施鲁担+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贷款服务,为48家建设主体进行担保贷款,切实解决了资金难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设施规模及保鲜防护措施有待提高。目前,我县冷链设施与全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相比较,缺少全程保鲜的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缺乏有效的冷链保鲜防护措施,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和仓储容量还存在差距。
(二)缺少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农产品交易市场。我县仅建有部分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缺少专业化农产品交易市场,难以形成农业物流规模化发展。
三、下步打算
(一)完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吸收先进冷藏保鲜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适应不同产品要求、不同层次的仓储及冷藏设施,推进农产品仓储业的转型升级。鼓励生产商和物流企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型冷库,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规模适度的冷链设施设备,配套冷链运输设施,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损耗,提升全县产地冷藏保鲜能力。
(二)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立足嵩山、辛寨、寺头、城关4处区域冷储中心优势,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配建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提供分拣包装、贮藏保鲜、分拨配送等服务,提升全县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依托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市场以及农村经济组织,进一步进行优化布局,规划建设大型专业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全县农产品的统一集散、配送,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
(三)提升农产品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加强农产品生产者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及时准确传递信息,以提高配送的精确性和效率。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推进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各环节紧密衔接,实现精准服务和高效运营。
(四)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为解决农产品物流行业存在的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的现状,建议成立专门工作协调机构,明确具体的牵头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农产品物流全产业链条堵点、难点,理顺各项环节流程,推动物流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制定和完善物流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行业从业要求和操作规程,推动行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加大物流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我县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