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八届 > 十八届二次
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22-04-26

县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3月下旬,县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对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科技局工作情况汇报,先后到山东华良农业科学研究院、龙德公司汽车工业过滤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伟盛工业铝材研究中心、沃赛公司高性能防火及耐高温密封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法恩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黎振球实验室进行了实地察看,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激发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以企业研发机构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科学配置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入,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在规模、档次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和提高。

  (一)创新平台建设环境持续优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工作,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及5个实施意见,就强化研发机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从税收优惠、财政科技投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加大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优惠政策体系。2021年县财政投入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带动企业科技研发投入11亿元。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企业对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和期望值,在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投入储备。华建铝业、华特磁电、宝龙达实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通过自主或者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团队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确立了同行业的技术优势。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县规上企业中持续开展技改(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合作和研发机构与研发人员“两个全覆盖”活动。目前,全县创建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23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175个,从业技术人员2807人。近年来先后配套实施一大批科研攻关、火炬、星火、成果推广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多项,其中国家和省级项目立项分别为7项、34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8800多万元。

  (三)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县政府与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政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关系,11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50多个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合建各类研发机构、试验基地30多处。引导近200家企业加入临朐籍博士交流群,借助高校院所平台发布合作意向和项目。我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积极走出去开展合作。华特磁电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中德磁电与智能选矿技术研发中心”,就“智能传感分选技术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行合作开发。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积极性不高。创新平台建设的根基在企业。部分企业对建设创新平台、开展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普遍存在重资本、市场等要素的扩张和开发,重扩大规模和提高产量,轻技术创新、储备和内部挖潜,研发能力不强。有的企业科技创新思路模糊,对研发机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缺乏积极性,参与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高,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大多限于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层面,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在共建创新平台等深层次合作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投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停留在低水平,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性创新较少。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层次有待提升。我县的科技创新平台层次和质量还不是很高,3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只有44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研发机构全县只有38个。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往往局限于单个企业的行为,整体分布零散、覆盖面小、利用效率不高,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服务高效的创新平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三是创新平台建设缺乏人才支撑。受县域经济主体吸引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高端人才要求的创新发展环境、配套服务等不能完全满足,导致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总量偏小、高层次研发人员少、人才引进少外流多等问题产生。我县大多数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提供优厚待遇、先进科研设备和研发环境,同时缺乏有效的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机制,高技术人才培养、储备严重不足,也难以吸引高科技创新性人才。

  四是基础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研发机构运行需要的精密测试、计量、分析、化验等公共基础技术平台建设力度不大,层次不高;技术咨询、项目评估、科技人才、创业投资、技术经纪、专利事务等技术服务配套不全,功能不强。政府部门在基础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财政引导性资金不足,仅仅依靠市场化运营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另外,专项服务于产业、行业发展的孵化器、成果转化中心、培训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不足,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专业服务人员力量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快企业创新平台提档升级。要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企业立足实际建设研发平台,坚持 “短平快”项目引进与长期研发相结合,针对技术瓶颈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一批核心装备、先进工艺和高端产品,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要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将研发机构投入纳入年度预算,并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自建技术中心、实验室、中试车间、检验检测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推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增加我县企业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数量,提高创新平台建设层次。

  二要推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要围绕实现由企业研发转向产业研发、个体研发转向公共研发“两个转变”的思路,尽快研究制定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围绕高端铝材、新材料、高端食品等主导产业,全县统筹、合理布局,探索建立行业或区域中试中心(基地)等公共创新平台,并促进现有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铝加工应用研究院”等行业创新平台规划、建设和运行进度,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要切实发挥政府导向和牵引作用,精准对接与我县产业关联度高、针对性强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整合创新资源,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攻关、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做好创新平台共建和提升文章。

  三要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力度。要健全完善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科技、经信、发改、财政等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创新平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对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贷款、科研人员职称评定、资质认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全方位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供保障。要创新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规划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生产力促进、技术转移、科技企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加大分析测试、试验验证、产权交易、研发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快补齐我县科技服务组织、技术经纪人队伍匮乏和服务质量不高的短板。要引导企业研发机构通过技术开发、设计、试验、咨询和培训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要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要准确掌握我县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需求,完善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机构汇集人才的作用,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支持,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要支持企业建立与创新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行股票期权、设立科技人才专用编制等有效激励措施,妥善解决好科技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权益,增强我县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要立足企业需求,找准方向定位,积极构建政、企、校人才开发模式,鼓励企业加快培养、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创新人才,提升技术研发和企业发展层次。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