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3月中旬,县人大城建环保委采取集中调查与分组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市生态环境局临朐分局工作情况汇报,先后到潍坊伊利乳业有限公司、临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冶源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芙蓉岛现场等地进行实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了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压实生态环保责任,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全县环境状况稳定向好。积极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列全市第4位。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9%,列全市第1位。水环境状况不断改善,省控弥河小河圈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指数稳居全市第1位,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III类,达标率100%。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土壤环境状况、声环境状况、核与辐射安全状况等方面总体良好,全县环境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专项整治持续有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排查整治,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编制2023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减排清单,对1160家企业逐家夯实了减排措施。安装国Ⅱ及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定位终端3310台,持续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不断加强水污染整治,出动5844人次,机械377台,整治河道954.3公里,清理垃圾241.7吨,河流断面水质显著改善。排查整治畜禽养殖场360个,全面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排查工业企业11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52家,发现问题54个,并全部完成整改。持续推进危废重点场所网格巡查,危废规范化环境管理考核评估达标率为100%。
(三)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县环委会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进行起底式排查整治。出动192人次,完成两轮次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47项。翟青副部长督导检查发现的10项问题和青岛区域办检查发现的3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省黄河流域专项督察组发现的7项问题,除雷奥新能源焦化产能整合和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正在推进外,其余5项已完成。开展铝型材、钢结构、密封胶、印刷4个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回头看”,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巩固治理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一)社会环保意识仍较薄弱。从历次督察、检查情况来看,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法治意识不强和责任缺位的问题,人为破坏环境的现象屡禁不止。部分企业没有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存在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转,废水、废气处理不到位,偷排漏排、超许可排放等行为。有的群众对生态环保事业的认同感、参与度不高,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时有发生。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临朐分局查处企业环境违法问题143个,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县规上工业企业423家,其中属于六大高耗能行业188家,占比44.44% ;2023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7.65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规上工业总能耗的73.56% ,而产值为 376.42 亿元,仅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87%。我县产业结构总体偏重,能耗较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面临的压力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
(三)农业农村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业经营主体环保意识不强,农业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农业发展模式粗放,化肥农药使用缺乏精细化管理,易造成河流氮磷超标等面源污染。个别畜禽养殖户存在粪污收集处理设施不配套、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存在污染隐患。水产养殖户取用地下水,总氮浓度较高,且至今未完成水源替代,造成尾水排放总氮浓度超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相对单一,运维费用较高,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缺乏资金投入,制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高效开展。
(四)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从调查情况来看,环境保护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强、信息共享不畅、联合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区,尚未形成强大的环保监管合力。我县一线执法力量比较薄弱,装备配备不到位,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在环境监管中应用不充分,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环境执法监管的深度和广度有欠缺,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偷排偷放、乱排乱放等违法行为发现难、处罚难,一些违法行为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惩处。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县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阵地,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环保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环保、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要抓住“6.5”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好环保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水平。要健全完善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机制,动员社会公众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二)加快转型步伐,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立足临朐行业特点、产业特色,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推动高碳行业减排,切实压减煤炭消费,加快能源、工业、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要加速推进“腾笼换鸟”,实施园区提升工程,对各镇街工业园区的企业,问诊把脉、精准施策,运用好综合评价结果,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和低效企业转产转型。要打响生态文旅品牌,坚持“打生态牌、念山水经、走特色路”,依托“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资源优势,找准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大力培育旅游品牌、拓展康养市场,以高质量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科学施策,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强化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科学施策,前端管控和后端治理双向发力,增强问题整治成效。农业部门要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影响;要进一步推行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合理布局养殖场区,加强畜禽养殖户管理,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杜绝出现粪污直排现象。水利部门要加强水产养殖户尾水处理设施监管,确保尾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尾水达标排放。生态环境部门要积极对上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护资金投入,确保后期运行维护保持稳定。
(四)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要积极推进生态环保智慧化监管,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监管力量,优化人员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装备配备,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要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监督支持作用。要强化区域协调执法和部门联动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合作,深入抓好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