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7月上旬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城关街道、东城街道、冶源街道、寺头镇实地查看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总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立足自然禀赋、发掘自身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组织领导持续加强。出台《临朐县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奶牛、果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果品、畜牧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编写《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300多个,推广优质高效种养技术100多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9%。制定下发《关于全域发展水肥一体化的意见》,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20万亩,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10万亩,成功入选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7家、引进高端人才82名,大白菜育种、朗德鹅繁育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二)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科学规划乡村振兴八大片区,建成大樱桃、桃、山楂、柿子、板栗、中药材、种业、奶牛、朗德鹅、蜜蜂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全县果品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大棚樱桃面积5万亩,获评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年加工鹅肥肝5000吨,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大力实施“农企百强”扶持计划,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园区+基地+特色村”的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培育伊利、千喜鹤等一批外向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先后获评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全国牛奶生产50强县、中国柿子之乡、中国洋槐蜜之乡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
(三)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生产领域标准化生产,制定大樱桃、苹果、油桃、蜜桃、柿子、板栗、葡萄等果品标准化技术规程20多项,创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基地达到39个,认证面积22万亩。加强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对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华建农业生态园、相亮山楂专业合作社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山东尊润圣罗捷有限公司、临朐东大鹅业有限公司入围省级标准化畜禽屠宰场。积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品牌策略,成功打造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17个,其中大樱桃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入围中国最受欢迎樱桃区域公用品牌20强。
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够充分。一是产业规模小。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经过长期发展,虽然形成了一些比较优势,但多数产业经营分散、规模偏小,缺少像大棚樱桃、鹅肥肝这种在全国占比高、影响大的产品,缺大少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当前土地用途管制日益收紧的形势下,禁止耕地“非粮化”要求越来越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二是产业链条短。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以出售初级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精深加工、冷链配送少,农、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三是产业配套跟不上。突出表现为农产品交易市场零散,许多是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缺少统一规范管理。
(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是标准化水平不高。我县特色农产品普遍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导致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二是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生产者存在“重产量、轻质量”思想,生产过程中存在超标准、超范围使用化肥、农药、保鲜剂等问题,造成一些农产品品质下降,拉低了农产品整体水平。三是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多属兼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很难达到质量监管全覆盖要求。
(三)品牌效应不够明显。一是品牌意识不强。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认为“有了商标就是有了品牌”、“通过了质量认证就是名牌产品”,满足于产品能够上市流通,对特色农产品的内在价值发掘不够充分、品牌打造不够到位。二是品牌经营能力不足。目前,我县仅地理标识产品就有75个,但多数品牌拥有者止步于争品牌、创品牌,在如何宣传品牌、推介品牌方面意识不强、办法不多,尤其把“临朐特色农产品”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推介不够,地域品牌各自为战,品牌影响长期局限于本乡本土。三是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县拥有的很多知名品牌农产品,虽然有多项荣誉加身,但由于品质不够统一、稳定,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也没有很大提升,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三、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集群发展。将特色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抓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采摘、体验、民宿等新兴业态,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值。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引导大樱桃、山楂、葡萄、鹅、鸭等传统产业实施品种更新和设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亩均产值,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效益。三是提升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农产品市场布局,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适当注入财政资金,推动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提升。
(二)切实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挖掘“隐藏土特产”,积极实施单品提升行动,打造更多农业单项冠军。研究出台支持农产品品种改良和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依托电商平台等销售手段,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个性化销售,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尽快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以标准化推动特色农产品向高端化迈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效解决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超标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持续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管,严禁有毒有害添加物流入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流通各个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整合临朐大樱桃、寺头山楂、九山板栗、五井柿饼、临朐丹参等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农产品,在突出各自产品特色的同时,设计统一的“临朐农产品”形象标志,统筹推销渠道,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开展对外宣传。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在外地城市设立临朐特色产品专卖店,扩大对外影响力。要继续办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多形式、多渠道推介临朐产品,进一步扩大临朐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把我县农产品的品质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