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的报告
——2022年8月30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科技局局长 李富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工作标准境界,对标科技工作突出地区,重点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引进等方面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着力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组织科技部门深入全县百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专题调研,送政策入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持续加大政策宣讲和解读培训力度,举办政策解读培训班14期,参训人员1000多人次,编印发放印制《科技服务企业政策汇编》2000余册。
二、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瞄准省市乃至国家级层面,积极帮助企业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高端人才创新平台,使企业在科研水平、研发能力方面实现提升。实施“小升高”计划,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辅导、培育和政策支持,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分片区、分行业开展多层次培训。为28家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争取省“小升高”财政补助280万元,祺龙电子等4家企业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70万省级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企业,鹤来生物等2家企业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第二批立项。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92家,完成第一、二批42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争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三、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专项行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完善提升全覆盖统计培训服务模式,推进镇街挂包调研督导服务机制,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完成2021年度研发投入、研发活动、研发人员统计年报。先后召开城关街道“四上”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冶源街道科技工作培训会、辛寨街道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暨研发统计培训会议等,邀请专家面对面解读重点科技政策,优化科技布局,截止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达到226家。
四、加快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围绕实现由企业研发转向产业研发、个体研发转向公共研发“两个转变”的思路,建、用、管并举,加大创新平台效能提升培训力度。构建“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三量并进”建设发展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建平台、搞研发,支持华良种业建设大白菜种业研发平台,做好山东华良农科研究院整改提质行动,申报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9家,获批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1家。引导企业积极建设市场化法人制新型研发机构,新注册成立研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3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8家,完成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申报,推荐潍坊德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全力支持恒彩数码公司申报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五、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企业创新“全覆盖”,深化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与我县关联度高、针对性强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引导企业积极与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分支机构和研究院(所),截止目前全县规上企业有产学研活动企业达261家。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坚持本土科技人才培育和外来科技人才引进并重,摸清企业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帮助企业搞好分析对接,积极挖掘相关产业人才,紧盯招才引智和科技成果转化,把招才引智落实到位。扎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引进新加坡国家科技研究局高级研究员引资引智项目1项,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3项、国批高端项目1项。入选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申报鑫珂海洋生物离岸创新创业基地1处,省“外专双百”项目1项通过省厅验收。新增外国专家4人,上报高端技术人才(团队)3人。加大招院引所工作力度,组织伟盛铝业等企业与西安交大轻质合金材料研究院以及柴东郎教授团队就铝锂合金、镁锂合金、铝基复合材料等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共建研发平台、协同申报研发计划等进行对接并签署合作协议。
下步,将以本次审议为契机,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举一反三,认真总结,切实抓好问题整改。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推动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认真研究解决法律法规实施、政策措施落实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助推科技发展政策落实落实落地。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申报工作,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共同研发科技项目等多种形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打造高端铝材产业、有机硅产业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着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制定有效措施,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科研环境,增强高端人才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