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八届 > 十八届六次
关于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22-10-27

  关于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9月下旬,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畜牧业发展中心情况汇报,先后到冶源街道畜牧兽医站、三和食品有限公司、春冠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养殖基地、沂荷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查看,并开展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一三三五”思路举措,加快推进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畜牧业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一)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功申获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到位资金位居全市前列。全力保障生猪生产,组织实施17处存栏千头以上规模猪场改建、扩建工程,全县规模猪场增加到137家,能繁母猪存栏达到2.44万头。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牧场,沂荷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成为奶业振兴新标杆。肉鸭、蛋鸡、朗德鹅、黑山羊等传统养殖产业也都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精深加工扩能增效。充分发挥伊利奶业对全县奶牛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伊利集团继续实施生鲜奶加工扩能工程,伊利奶业三期建设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聚焦鹅肥肝类、猪肉、禽肉、蜂产品、奶制品5大领域,积极推进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圣罗捷深加工项目一期建设已达到运行条件,春冠食品“3R厨房”、丰采、蜜之音等预制菜项目正加快推进。我县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受到省、市充分肯定,被多家新闻媒体刊发。

  (三)服务监管体系比较完善。全县设立基层畜牧兽医站12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71人,选聘动物防疫协管员108人,将县域范围划分成112个畜牧网格,每个网格至少落实1名管理人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监管体系。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为养殖业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产地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等工作扎实有效。认真执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制度,在集中抓好春秋两季重点防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搞好巡回补防,全县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县畜牧产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环节,除奶牛产业在伊利奶业带动下规模化程度较高以外,生猪、肉鸭、蛋鸡等仍以小规模养殖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少,但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少数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也存在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生猪、肉鸭等产业缺少与我县养殖业规模相匹配、能够带动畜牧产业稳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

  (二)制约要素增多。一是政策约束严。受环境保护加强、土地用途管制收紧等政策的影响,对畜牧养殖业的限制越来越多,刚性约束越来越严,新建、扩建养殖基地难度增大。二是融资难度大。养殖业属于高投入、低利润产业,养殖场建设一次性投入大,饲养环节占用资金多,而目前养殖业融资渠道比较少,对养殖户资金周转和扩大再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劳动力资源少。畜牧养殖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农村中的年轻一代,更多选择到城镇企业工作,不愿从事畜牧养殖。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升成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三)养殖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畜牧养殖产业利润低,粪污处理成本高,很多养殖户采用简单粗放的粪污处理模式,无害化处理能力弱、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对地表水、地下水及空气质量都造成较大影响。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虽然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行成本较高,也存在简化流程、不规范处理等问题,污染反弹的压力长期存在。同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较慢,通过种植业消纳畜禽粪便的通道尚未打通,养殖行业粪污处理难与农田缺乏有机肥涵养的问题同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补齐发展短板,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坚持把引进、培育和壮大畜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通过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兼并重组等措施,发展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要不断加强畜禽产品冷链配送体系建设,促进肉类供应从活体运输、冷冻运输向冷链运输、冷鲜供给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品质肉类产品的新需求。要积极推进预制菜产业研究开发,推动更多畜禽产品向便捷食品、特色食品转化,打造畜牧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坚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畜产品品牌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构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品牌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县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突破要素制约,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产业的重大意义,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协调处理好畜牧养殖与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整治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加大金融对畜牧产业的支持力度,聚焦主要畜禽、关键主体和全产业链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搞好精准服务,进一步增强畜牧产业发展后劲。要充分发挥我县畜牧服务体系健全、人才储备丰富的优势,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畜牧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为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污染治理,发展绿色养殖。要按照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管住禁养区、控住限养区、放开适养区,推动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引导养殖业户发展清洁养殖、生态养殖,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要同步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从源头上减少养殖污染。要加快推进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和改造升级,持续做好养殖污染常态化监管,确保养殖粪污有效处理、达标排放。要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加强技术研发和模式推广,探索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畜禽疫病强制免疫,切实筑牢畜牧产业防疫屏障。要进一步加强养殖投入品监督检查,持续开展违禁药品清零和抗菌药物减量行动,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全面落实畜禽宰杀检疫制度,完善检疫流程,规范检疫行为,严禁未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要进一步加强畜禽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加快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