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9月份下旬,县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与人大代表,对全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期间,调查组听取了县住建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到龙泉片区金地城项目、朐城老街夜市、粟山大桥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全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日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一)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立足“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将棚户区建设和城市提质发展相结合,统筹谋划了海岳新区、顺河片区、龙泉片区、会展片区等13个片区,扎实推进搬迁、安置、建设工作,一批高品质的安置楼和商住小区投入使用,城市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对兴隆、南关等5个片区、15个小区、2361户、23万平方米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造。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新建改建道路34条50余公里,对11个路口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了城区路网布局,畅通了城市内循环。
(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市排水、燃气、供热等,扎实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新建供水管道3.3公里,供气管道43.2公里,改造供热管网4.5公里。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对9条、16.7公里道路及15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长度居8县市第二。不断提高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加强“智慧供热”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供热管网“汽改水”和供热企业直供到户,推进自来水提标扩容,开展燃气安全百日攻坚。加快推进便民设施建设,在主街道路口安装16个遮阳棚,在人口密集处新建4处公厕,实施“充电桩进小区”工程,在城区居住小区修建一批电动车充电设施;新建成3处便民市场及摊点群,因地制宜建设4处特色街区,活跃了个体市场,方便了群众购物。
(三)城市管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颜值提升年”行动,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走读体检”,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城市“十乱”现象;落实“洗城净街”和“3洒3扫”常态化保洁机制,全面开展深度保洁示范路创建;深入推进“门前五包”责任制,对城区2730家沿街单位签约挂牌,突出抓好大型商超门前序化管理;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在18个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工作站”,搭建执法、服务、宣传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下沉,增强社区工作联动治理,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新格局。我县“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高颜值城市”经验做法受到省、市主管部门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城市风貌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近年来,通过片区改造,我县城市面貌大有改善,但是城市形象特色还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我县历史文化丰富,但缺少空间载体,建筑环境日趋趋同,城市建设未充分反映人文及地方特色;山水资源优势突出,但利用率不高,城市建设未能充分彰显山水特色,部分区域“有山不见山”;城市景观风貌缺乏总体控制,未能形成主要的景观轴线和廊道,高层建筑分布较乱,城市轮廓线不够清晰;城市建设不均衡,除弥河两岸景观建设效果较好外,其他区域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新旧建筑交织、重要节点控制力度不够、开敞空间缺少;老城区改造缺少历史文脉延续,对老街巷、老建筑的开发保护不够,对城市传统风貌形成了一定影响。
(二)城市公共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区优质医疗、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老旧小区功能缺失、设施陈旧,影响了居民生活品质。便民市场和摊点群分布不均,设置不足,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城区汽车保有量多与停车场少、公共停车位少的矛盾仍然突出,停车难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工程进展较慢,有的断头路因拆迁问题仍未打通,个别路段雨污分流工程导致交通拥堵,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另外,县城广场、绿地、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够合理,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健康休闲需求。
(三)城市管理智慧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拓展,城市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目前,我县城市管理更多是依靠人力投入,在乱停乱放、乱倾乱倒、噪声油烟、占道经营、践踏绿地、破坏市政设施等防控方面,仍然以日常巡查为主,这种传统城市管理方式,已远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虽然我县也打造了集智能抓拍、自动报警、指挥调度于一体的“非接触式”执法平台,但精准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智慧停车、智慧供热、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等信息平台仍未建成,城市管理效率、精细度与现实需求有一定差距。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要加强城市设计对城市风貌的引领,将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纳入土地出让规划条件。要注重提升城市文化韵味,抓住潍坊争创国家文化历史名城的重要契机,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凸显临朐符号,提炼雕塑、奇石、红木、剪纸、书画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在山水之城基础上,打造文化之城、艺术之城、魅力之城。要加强对历史优秀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盘活现代工业遗产,做好老街古巷保护更新,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肌理。对城市重点项目、重点建筑,邀请名家大师领衔规划设计,打造体现地域特色、时代风貌的精品建筑。
(二)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是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大行动。要抓住我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试点政策,实现空间高品质营造、城市高水平治理、居民高品质生活的良性循环。要高标准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工作推进提供依据。要围绕完善国土空间、项目布设、基础配套、功能提升等,结合我县实际,谋划一批、启动一批、建成一批城市更新工程。要聚焦重点,在实现城市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提质转变上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强与大型国企合作,探索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合作模式,大力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以城市更新提升空间承载力。要注重拓展优化城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城市有序建设,实现一次改造、长效管理。
(三)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群众满意度。要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切实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要全面了解群众健身、休闲等需求,按照便利化、舒适化、宜人化的要求抓好城市广场、公园、绿地规范提升,科学合理布局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满足群众对城市环境的多元化需求。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对城区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更好地服务群众生活。要充分利用城区空闲土地,结合人防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公共停车场地,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正在实施的道路建设、雨污分流改造、老旧管网改造、便民设施建设等项目,要精心组织,紧盯不放,确保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立足信息新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充分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治理手段,助力城市管理从由“人工化”到“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要充分依托大数据中心“智慧临朐”建设,进一步打造升级智慧城管,开展城市管理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向多领域拓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区地下管网、道路桥梁、路灯照明、园林环卫等推广应用。要探索推行“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物业”为代表的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智慧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要持续推进规划、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库资源互通联合,深化“互联网+监管”综合执法,通过可视化应用、非现场执法等手段,促进城市管理问题的远程发现、处置、监管、评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执法成本,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