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十八届 > 十八届七次
关于全县福利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22-12-19
 关于全县福利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2年12月19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11月中旬,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织对全县福利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民政局、县残联工作情况汇报,到新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山东华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县智慧养老平台、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等地进行了实地察看,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有户籍人口92.78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21.72万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出,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称为老年人)、持证残疾人2.6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数的23.41%、2.87%。按照传统标准(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称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福利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精准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政策支撑。编制完成全县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建立了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全县养老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扶残助残服务体系,严格落实残疾人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成立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强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建设,努力构建起县、镇、村、民政网格员、专职社工五级关爱网络,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同时,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全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二)加快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福利事业发展。养老服务方面:抓好养老机构建设,2020年以来,先后争取上级资金1232万元、投入467万元用于支持全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5家(公办敬老院9家,公建民营1家,医办养1家,村办1家,民办3家),床位1886张,入住老人约1000人;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现已建设完成15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加快信息化建设,投入50多万元建成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指导“在线化”、管理“数据化”、服务“便捷化”。残疾人服务方面:依托镇街敬老院、医疗机构,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建成15处“如康家园”,实现镇街全覆盖。积极开发残疾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在全县首批设置122个重度残疾人护理员、351个民生服务协理员及其他公益性岗位,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080人,同步实现了“帮扶”“帮富”目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方面:立足“智守护·爱陪伴”智慧平台,联合2家公益服务组织,共为700多名困境或农村留守儿童定制“鸢爱留守·留住幸福”爱心卡,方便实时关爱帮扶;依托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等阵地,积极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共为36名孤困儿童圆了大学梦。
  (三)落实精准服务,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做好高龄补贴发放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为25778人发放高龄补贴5787.275万元。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截至2022年11月,我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618户7548人,城乡特困人员2390人,2021年以来,共发放城乡低保金8357.61万元,发放特困供养基本生活费、照料费6865.53万元。精准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儿童基本生活费1303.23万元。全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在将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连续两年提升10%的基础上,2021年以来,共为经济困难残疾人4372人、重度残疾人14744人发放两项补贴5997.26万元。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2877人、573.22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够高。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广泛参与、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氛围不浓,目前,全县社会福利事业仍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支持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以残疾人工作为例,全县扶残助残意识还不够强,助残形式单一,部分残疾人在就业等方面时常遭遇偏见;另一方面,社会各层面对全县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
  (二)养老服务资源供需不平衡。从全县总体情况来看,养老服务资源体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从目前入住率来看,存在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民办养老机构(如临朐县社会福利中心)“一床难求”和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如冶源镇敬老院等)入住率不足的现象;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医疗服务的标准、档次偏低,特别是社区和农村幸福院等一些力量小的养老服务设施硬件设施薄弱,存在涉老医疗技术和专业护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对高质量医疗的需求。
  (三)养老项目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我县多年来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发展养老产业,虽然最近几年,积极探索开展了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民营养老为辅、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院为补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但这些项目建设与服务范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成效不够明显,主要还是以政府直接参与提供养老服务为主。同时,鉴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民间资本对投资养老服务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民营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实质上多元化、规范化的养老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医养健康产业的创新融合度不深。目前我县较大规模的医养结合产业还没有形成,以医养、康养为主要手段的项目还只是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卧龙医院的部分科室开展,乡镇卫生院发挥优势,与基层敬老院做好医养结合方面亟待提升。
  (四)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一是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不够顺畅。存在沟通不够及时,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客观上造成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例,存在发现难、救助难、寻亲难的问题,且在医院对相关人员救治时,欠费问题严重,给医院增加了不少负担;二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与实际工作需要仍有差距。目前,15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如康家园”等服务机构虽已建成,但在经费、政策支持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健康运行存在困难;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目前,我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虽已设立但尚未启动,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五)护理人员不足,专业人才更是缺乏。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社会地位、工作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导致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较少,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特别是年轻人都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养老机构存在护理员招不进、留不住、队伍不稳定等难题。另一方面,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服务人员整体素养、能力偏低,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康养机构专业人才极其短缺,难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众号、新媒体平台等途径,广泛宣传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在不断转变群众传统养老思想观念的同时,努力营造全民广泛参与、共同关心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积极表彰先进、选树典型。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挖掘的经验做法,在予以表彰奖励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好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一要持续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统筹解决社会福利设施新建、扩建、危房改造以及生活护理、医疗康复设施更新所需的经费。二要发挥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要在办好示范式、窗口式社会福利设施的同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把福利设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创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参与现有社会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扩建,着力打造以政府服务为主、民办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并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三要持续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及时根据省、市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税费减免、资金补助、土地供给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产业,大力扶持社会力量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兴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业,着力解决优质床位不足、服务设施滞后等问题。四要积极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探索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组织)托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引导养老机构合理延伸服务范围,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三)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打造“临朐特色”。民政部门要不断加大管理指导力度,扎实开展集中供养机构达标行动,加快现有养老机构设施改造和环境的改善,逐步提升规模和档次,大力推动县、镇(街道)、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在指导各养老机构争创二星级以上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全力争创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要立足实际,坚持公益服务,加快惠民综合体建设进度,抓好农村幸福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管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建设,着力保障好独居老年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日常生活,积极打造为民服务“临朐样本”。要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积极总结“两院一体”、协议合作等成功的医养结合试点经验,鼓励和支持镇(街、园、区)卫生院与敬老院深度融合、一体化建设运营,逐步形成具有临朐特色的医养服务体系。
  (四)聚焦重点人群,持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要不断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在稳步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同时,加大政府购买儿童类服务项目力度,引导社会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和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并力争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2023年实现实体化、规范化运行。二要健全残疾人福利体系和帮扶体系。完善主动服务机制,加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监管能力,持续推进“跨域网办”“全程网办”,确保精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做到“应享尽享、应退尽退”。要积极推动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向社区延伸,探索推进康复辅具精准适配、社区租赁、政策补贴等服务,扎实做好困难重度残疾人社会化帮扶和照护工作。严格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等扶持政策,统筹推进残疾人稳定就业。三要进一步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及信息沟通,充分发挥各镇(街、园、区)、村(居)在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救助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救助管理工作,着力解决流浪乞讨人员发现难、救助难、寻亲难以及医疗欠费等问题,逐步构建起多方参与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一要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引进专业对口的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集聚专业人才力量。二要强化对社会福利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全面落实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以及技能考核和星级评定等工作,对符合条件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给予一定补贴,全力提高从业人员水平。三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强对现有志愿者队伍的引导、管理,积极组织热心社会福利事业的各界人士开展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在不断壮大社会福利事业志愿者队伍的同时,积极引导其投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打    印】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临朐县人大常委会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79085号-1

山东金三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