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莓果”变“金果”,好蓝图绘就产业富民好前景
来源:
时间:2025-06-11

 初夏时节,走进临朐县柳山镇丰年年数智蓝莓产业园,一株株蓝莓果株整齐排列,预告着新一波饱满果实的火热上市,工人们正忙着看苗、采摘、分拣。近年来,柳山镇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将蓝莓种植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镇新引擎,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助力富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政策资金撬动,荒坡地变身“聚宝盆”

这些蓝莓即将发往上海、青岛等高端市场,我们的蓝莓果径大、甜度高,市场上供不应求!”技术人员李鹏杰自豪地说。

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资金的强力支持。据了解,去年,临朐县柳山镇抢抓政策机遇,启动丰年年数智蓝莓产业园项目整合土地资源1000镇域统筹、股份经营、保底分红的模式,彻底将原本零散、杂乱的荒坡地改造成现代化的暖棚种植基地。

政府不仅提供土地流转支持,还完善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让我们能够专注于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李鹏杰介绍道。目前,园区已完成40栋日光温室建设,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量3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同时,园区通过保底+分红的方式,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

科技赋能种植,精准农业护航“黄金品质”

走进蓝莓温室,科技感扑面而来: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同步传输至中央大屏;反渗透设备将地下水净化至蓝莓生长所需的pH值范围,智能水肥系统通过滴灌精准输送养分。蓝莓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传统种植靠经验,现在我们靠数据。技术员小李一边操作手机APP,一边熟练地介绍

科技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蓝莓的品质,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让农户真正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据了解,该产业园区采用7+7数字种植模型,实现了对蓝莓生长环境的全程智能化管控。通过精准调控水肥、光照等条件,蓝莓的产量提升了30%,优果率超过90%以前种地全凭感觉,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看到棚里的实时数据,管理更科学,效益也更高了!种植户刘大姐笑着说。

全链协同发展,小浆果撬动富民“大产业”

这一棵树是我们今年4月份种的今年年底可以结1.52公斤明年到后年可以达到68公斤左右”,技术人员小王热情地介绍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蓝莓产业的附加值,临朐县柳山镇构建了从育苗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在上游,重视良种繁育,全力培育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在下游,致力于通过电商平台构建1+N合作模式,将蓝莓销往全国高端市场。据了解,该产业园区的暖棚种植出的蓝莓果径能达到25毫米左右直径大、口感味更最大等级的果能卖到400元每公斤每逢收获季能带动3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6000元。

此外,柳山镇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结合草莓、蓝莓等“采摘经济”发展,打造一批游客打卡地,叫响“田园柳山”旅游品牌原来我们只卖果子,今后还能卖体验,游客带走的是产品,留下的是消费。”柳山镇副镇长刘敏说。

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蓝莓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未来,柳山镇将继续以特色农业为抓手,推动产业富民,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种出好果子,更要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乡村更美、生活更幸福!”柳山镇党委书记刘海龙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与农业的碰撞正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