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科技支撑。引进“丰年年”科技团队,落地蓝莓数智产业种植园项目,新建日光温室40栋,采用全行业首创的“7+7”全生命周期模型技术,产品上市时间提前4个月,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蓝莓等经济作物400吨、产值8000万元,年用工可达1.5万人次,为周边村民创收600余万元。
二是突出订单经营。抓好示范片区跨村联建,加快共富公司实体化运营,引进千喜鹤中央厨房直采基地项目,带动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进村入驻,发展设施农业300亩,辐射家庭农场16个,推行“订单式”经营,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链条,实现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
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深挖镇域红色文化资源,新建“民兵连展馆”1个、拓展基地1处、文化公园3个,探索“红色+培训研学+休闲康养”发展模式,开发观光采摘、乡村民宿、手工艺品等新质生产力,叫响“红色田园”文旅品牌,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体验,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实现群众人均年增收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