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站群
当前位置:首页--临朐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非遗项目展示--传统手工技艺
黑陶瓦盆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17-02-27  来源:  
   黑陶瓦盆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制作技艺全靠师徒间口口相传,早期以民间手工作坊为主。
   据民国《临朐续至》记载:“本县工业素不发达,惟邑南红庙子王舍庄人能陶土为石盆。业者百余家……。”建国后,村中组织了合作社,村集体组织瓦盆艺人集中生产,瓦盆,砖瓦统一销售。改革开放后,村民自发组织瓦盆生产。大多为父子,兄弟搭伙。1978年有瓦盆艺人开始制作长方形、六角形等异型花盆。1980年有人开始制作烟灰缸、花瓶、笔筒等黑陶工艺品。目前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创新,能够制作适用于现代生活中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产品,向市场化发展,向规模化延伸,充分利用黑陶艺术品的潜力为社会文化传承作出更大的努力。
   黑陶瓦盆主要分为盆、砖瓦、工艺品三大类。盆类包括:生活用盆、生活用罐、花盆、鱼瓮、花瓮、瓦墩(坐凳子用)、座婆婆(放婴儿用:地方用土名)、酒囤(酿酒用);砖瓦类包括:大砖,普通砖,薄砖,地面砖,瓦有脊瓦(屋脊用,有角形,半圆形)小瓦(屋面用,檐瓦,梢头瓦等)。工艺品类包括:茶水壶,茶盘,墨盘,香炉,香炉盘,茶壶囤子(保温用),烟灰缸,花瓶,笔筒等。
瓦盆制作技艺分取料、设计制作、晾晒、烧制四个过程。
   一、取料:盆类工艺品用料为黏土(俗称:钢瓣土,即生土),砖瓦类用料为熟土。土料取好后在专用场地晾晒,不断翻动,剔除杂质。大块砸碎,土块大小尽量均匀。土料干透,适量清水泡匀泡透,和好泥后,搬入室内固定场所堆放。
   二、设计制作:盆类工艺品类的制作两人或三人一组。将胚成形的人俗称“作头”。“作头”将准备好的泥料(依设计的盆类)取适当放于轮盘中心。助手蹬轮转动(现改为电动,节省了人力)。毛胚的形状大小全由“作头”掌控,毛胚形成之后,“作头”取专用钢条锯将毛胚从轮面割下。助手将“瓦圈”(石盆专用工具)放毛胚内,双手轻轻的将胚轻搬至晾晒场。
   三、晾晒,毛胚行内称“货”。毛胚晾晒需阳光充足,场地需要平整,结实,铺细土和草灰。春秋季阳光干强时货不能长时间直晒。需搭凉棚,待毛胚晾至微白时才能出凉棚暴晒,冬季初春需用斜坡晾“货”。以保证毛胚尽快晾干,“货”干透后,放入干燥的库房内等待烧制。出光:瓦盆的一些品种:滑盆,鱼瓮,茶具等,在毛胚凉置半干时,需将内外壁出光,用制的专用滑棍在主胚内外壁反复滑动,直至毛胚壁光滑如镜子。
    四、烧制,置窑:瓦盆需要在专用的窑中烧制,置窑所用场要开阔平整,窑为半地下式。下部方形挖土而成,上部用土胚垒砌。顶部留一号方孔(40CM*60CM)后部垒砌三个(20CM)见方的小孔。装窑:装窑时先将窑面铺细土平整好,由“作头”按货大小“套装”“货”装多层,底屋要放平垫牢。烧窑,瓦盆过去烧柴草(麦秸,谷秸)一次需要2000斤,现在烧煤大约1000斤烧制先用文火烧4个小时,烘干“货”内潮气。再用急火8小时,“货”的成熟程度全凭“作头”(技艺师)的经验和感觉。窑烧好后用泥封好窑门,窑顶子等,窑顶饮水,让“货”上色。
各式各样的黑陶瓦盆满足了当地群众的不同需求,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产品代销遍及临朐各乡镇及昌乐、安丘、青州、沂水、沂源等地,给上述地区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为当地百姓的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打 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