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嵌银漆器工艺
1966年,临朐县工艺品厂(后改称“临朐鲁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成立。196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红木嵌银漆器,产品畅销国内外。
红木嵌银漆器以名贵红木、天然大漆和金银丝为主要原料。嵌银,就是在器物上镶嵌银饰,使之变得更为华美;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制成的器物。漆器不仅色泽明亮,光彩夺目,高雅华丽,而且具有防腐、耐酸、抗碱的特性。
金丝、银丝系用金、银材料经过锻打后按要求规格拔制辊轧而成。通过镶嵌,可以在器物上形成山水和各体字句等美丽图案。生漆,俗称大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天然生漆在割取过程中由于难免会掉进一些杂物,所以都必须过滤除杂后才能使用。红木嵌银漆器可以使木、金、银、漆等融为一体,是绘画、雕刻与镶嵌艺术的巧妙结合。其大到巨型立屏、挂联,小至烟斗、印盒,件件古朴典雅,绚丽多姿。
嵌银漆器制作工艺是独特和复杂的。须经过图稿设计、木工成型、拔丝、嵌丝、髹漆等多个不同工序。
图稿设计:主要有造型设计和纹样图案设计,必要时还须进行加工工艺设计,是决定红木嵌银漆器外观的关键环节。
木工成型:按照造型设计和加工工艺设计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红木材料,通过锯、刨、开榫、下卯、雕刻等木工手段,制成各种器物。
拔丝:将金、银等材料经锻打后,通过拔丝辊轧设备制成截面为矩形细丝,规格通常为:宽1—2mm,厚0.20—0.35mm。
嵌丝:分铺稿、刻槽和装丝等步骤。用稀面浆糊将画好的设计图案铺贴在木制的器物上,用刀具按图样在器物上刻上与嵌丝规格一致的细槽,顺槽立面装入所需金丝或银丝,再用小锤轻轻砸紧砸实。
髹漆:分刷稿、磨丝、上色、刷漆等步骤。把贴的图案纸稿轻轻刷掉,将嵌丝高出平面的部分用磨石磨平,抹泥子(以大漆掺加石膏粉和相应颜料等制得)补平木孔和接缝等小缺陷,用细水砂纸打磨净多余泥子,上好所需颜色后刷漆。抹泥子和刷漆,都是完成一遍,晾干、打磨光后,再进行下一遍。一般抹泥子须二、三遍,刷漆六、七遍。每次刷漆,漆膜要薄,目的是让大漆渐渐浸入木质。最后的一遍,是普罩大漆。嗣后将罩在金银丝上的漆轻轻地刮去,使镶嵌到细槽里的金银图案显出自己的原色。
上述工序除木工成型和拔丝可用机械生产外,其余均为手工操作。其工艺制作以嵌丝最为精细。
大漆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较快、较好地聚合成膜,膜干以后又不容易出现裂纹,防腐保护作用和艺术装饰效果会增强。因此,器物每刷一遍漆都要被送入“荫室”阴干处理。《实用漆工术》称:“荫室又称浴室,为漆工最重要设备之一。旧制大约九尺见方,四围用板围,而以板铺地,严防尘埃。”置放小件器物一般用荫箱,其箱内四壁用木条压钉荫布(如芦席、麻布或棉布等),另以木或竹于内搭置屉架,取水将荫布喷湿(以布料饱含水分然不向下垂滴为度),将已刷漆之器物安放于架之隔板上,关闭箱门,待干取出即可。现大规模生产企业,多以专用地下室代替。为了保持其湿度,地面和墙面都用烧制的土砖铺砌,并保持毛面。“荫室”每次阴干时间一般为24小时。
当罩漆后的器物完成阴干走出“荫室”后,即是一件精工雕磨镶嵌,造型新颖雅致,色泽庄重浑厚,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红木嵌银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