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站群
当前位置:首页--临朐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非遗项目展示--民间舞蹈
井头跑虎花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井头跑虎花,是流传在临朐冶源镇井头村的传统舞蹈项目,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井头跑虎花源自冶源镇井头村王姓的跑虎花,王姓祖上系金王朝完颜王世号“郎耶世家”后裔。金朝统治期间成就辉煌,国泰民安,文化底蕴丰厚,人们安居乐业。每当遇到重要节日或喜庆事件,朝廷便组织当地杂技、歌舞等前来表演,各戏班纷纷亮相争奇斗艳,“跑虎花”就是其中最经典的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井头跑虎花反映了当时金王朝盛世的盛况。

   井头跑虎花,这一大型庆典传统舞蹈,从完颜王氏祖上流传至文化大革命时,遭到毁灭打击,现在已面临失传。根据传承人王福顺的介绍,井头跑虎花最后一场演出是在一九六二年正月十六日晚,在临朐县冶源公社驻地的老龙湾戏楼广场,表演开始先进行打场,随后是马灯、高跷等艺术表演,接着是冶源村的跑旱船,最后是井头跑虎花,再返场压轴。具体演出时,有一人身穿黄马褂腰系红绸、长腰带,黄肥裤紧扎口、头扎黄方巾、手举红彩球,指挥各项动作。随后配有马灯、高跷、跑旱船。每个节目中的人物,多是一个历史故事,几十个人不等,各有扮像,各有动作。随着时代形式加新内容,如解放后就又加了秧歌队。舞蹈演出结束后,接着是戏楼演戏,一直演到半夜多。当时的观众达千余人,演出精彩,那场演出是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最热闹的一场,所有的观众对井头跑虎花叫好不断。但是演完后,扎制的虎体莫名着火,久久不能扑灭,最后,不得已把扎制的虎体扔到了老龙湾的水中,自此,跑虎花销声匿迹,留下了“井头庄,满阵候,拾掇起来跑粪篓,跑到东头跑西头。着火烧了没阵候”这样的歌谣,足已证明当时那场演出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井头跑虎花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寓意美好、喜庆热烈、群众喜爱的特色传统民间舞蹈,成为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对于满足民间精神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研究与发展我省民间传统文化,均具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经济大潮及商品观念等因素冲击影响,井头跑虎花传承者渐老渐少,表演活动渐趋减少,面临断代失传之危。

    
打 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