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站群
当前位置:首页--临朐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非遗项目展示--民间文学
马益著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源:  
 

写杂字本

马益著从小聪明过人,那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么大的学问,可就连个举人也没有考上,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提倡搞白话文惹的。

在当时,正是科举取仕时代,盛行八股文。马益著也在努力攻读八股文。有一回,他替邻家妇女写了一封信给在外经商的丈夫,丈夫接到一看,满纸“之乎者也”,不懂说的什么,便回信告诉妻子。

这事叫马益著知道了,几天没吃下饭去,老在心里想:自己念了这么多书,人人都说自己有学问,自己也觉着有些水平,谁想连封信也写不明白,岂不叫人笑掉大牙!就是以后考中了功名,当了官,不能为乡亲们办事,那又有什么用处!从那以后,他便把八股文扔在一边,立志要倡导白话文,不管写信做文章,都用起了白话文。

后来,主考大人下来考举人了,马益著也去下了考场。他用白话文写了一张卷子,痛述八股文的弊端,建议倡行白话文。一位副主考看了,大加赞赏,便推荐给正主考看。谁知正主考看了,很生气,提笔在卷子上批了个:“一肚子穷攒,难登大雅之堂。”便把马益著赶回了家。

从此,马益著一怒之下,再也不去赶考了,在家中用白话文著书。他写了《庄农日用杂字》、《佐酒谐谈》、《水灾传》、《山东串路》等书,活到八十多岁,他那些学友们,有的考中了举人、进士,有的做了官,马益著只以贡生身份了却一生。

到了第二科,原来的副主考成了正主考,打定主意要提拔马益著,可是一查名单,却不见他的名字,那主考连连叹息:“唉,瞎了这个人才!”

“不跳不是我的儿子”

传说马益著有一次去赶集,回来时与某村一个小土财主走在一起。小土财主到集上粜粮食,因嫌粮价低,舍不得粜,又原封不动地把粮食扛回来了。

当时,天气很热,骄阳似火。他扛着几十斤重的口袋,累得满头大汗,张口气喘。马益著见此情景,心想:这个人粜粮,要价太高,心太狠,又是一个可怜虫,一个舍命不舍财的守财奴。想到这里,有意开个玩笑,挖苦他一下。便说:“现在天气很热,怪闷得慌,我啦个呱给你听,解解闷,好不好啊?”小土财主说:“你快啦吧!”马益著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某地有一个母跳蚤,早年没有儿子,非常盼望生个儿子。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一个小跳蚤。老跳蚤很高兴,十分疼爱它,把它当作一个宝贝。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寸步不离。小跳蚤渐渐大起来了,于是老跳蚤就着意教儿子学跳。因为‘跳’是跳蚤家族中祖传的看家本领。   

有了这个本领,饿了可以去觅食;遇到危险时,可以三蹦两跳地逃之夭夭。所以,老跳蚤就精心地教儿子学跳。它边作示范动作,边讲解要领,手把手地教儿子学跳。小跳蚤也没辜负妈妈的期望,不辞辛苦,认真地学,刻苦地练。不久,小跳蚤便逐渐学会跳了。于是整天跳来跳去,跳个不停。

老跳蚤看见儿子能蹦善跳,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小跳蚤跳着跳着,忽然失踪不见了。这一下子,可把老跳蚤急坏了。它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白带黑,到处跳来跳去,寻找它的儿子。但是,一连找了三天三夜,一点踪影也没有。最后,在绝望中,它在地上忽然找到了一颗赤褐色的黍子粒,看上去好像它的儿子趴在地上睡觉。但因老跳蚤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很难判断究竟是不是它的儿子。它想了很久,想出一个办法,要试一试看。便用力向那颗黍子粒碰了一下,并说:“是我的儿子,你就跳;不是我的儿子,你就不跳!”“跳”与“粜”谐音,暗骂土财主“你的粮食不粜,你就不是我的儿子”。

    
打 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