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志记载,武术活动在县内源远流长。汉朝,县内就有武术活动,历代沿袭相传。民国时期,县里设国术馆,培养武术人才。建国后,县政府多次号召挖掘整理传统武术项目,并组织武术表演和比赛,推动了武术活动的开展。太祖长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拳种。
太祖长拳,武术内容丰富,包含各种拳术、器械、实战技法、对练、单打、内气功、硬气功等,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刚柔相济,虚实并兼,行拳过步,长打短靠,爆发力强。
太祖长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祖长拳属少林十八家中的一家,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久负盛名,是中国武术史上流存于世的古老武术流派之一。太祖长拳于清朝康熙年间传入山东沧州。据拳谱载,一云游僧患病于沧州街头,被宋公收留,请医调治。僧愈后,为报宋公之恩,收其次子宋平为徒,授太祖拳法六年。宋平艺成,僧辞行留名顺元和尚,后人尊其为太祖门沧州第一世祖。宋平传子宋义德,义德昼习文,夜练武,十分刻苦,硬、软、轻、气四功于身,自此,太祖长拳在民间流传下来。
太祖长拳,是中国最古老的拳术之一,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强身健体。其内容丰富,拳术和器械套路繁多。拳术有十路弹腿、小虎燕、流星捶、十字长拳、四路奔打、黑虎捶、七步连环捶、黑虎交叉、八环捶、八仙掌,十路拆弹腿、连五掌、小环捶等;器械主要包括太祖盘龙棍、三义枪、梅花枪、四风刀、太祖刀、子午剑、八仙剑、青萍剑、青龙偃月刀、朴刀、双钩、太祖梅花双刀、十三铁鞭、三节棍、绳镖、流星等。技法讲究四击八法十二型,技击法则:踢、打、摔、拿;八法: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十二型: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具体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鹤,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太祖长拳在原先拳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拳术的精华,融合其中,更加讲究实战,动作古朴、形神兼备,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相融,在漫长的历史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集攻防能力、养生内功和文化为一体的完美体系,充分展示了古老中国在健体领域方面的实效,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让这一拳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
项目名称 |
太祖长拳 |
属 地 |
临朐县 |
保护单位 |
临朐县武术协会 |
法 人 |
王刚 |
通讯地址 |
临朐县城创新路 |
邮 编 |
262600 |
电 话 |
18765737000
0536-3219318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1220790153@qq.com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临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沂山北麓,弥河上游,潍坊市西南隅。东于昌乐县、安丘市毗连,西界临淄区,南与沂水、沂源县接壤,北邻青州市。境内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临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戏之乡”的美誉,临朐人民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热爱运动,形成了人人爱唱歌、爱跳舞、爱练武的浓厚氛围,为太祖长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分
布
区
域 |
核心区域在临朐县五井镇驻地,逐渐扩展到临朐县区域内的城关、营子、冶源、辛寨等地,以及烟台、威海等地区。
|
历
史
渊
源 |
太祖长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祖长拳属少林十八家中的一家,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久负盛名,是中国武术史上流存于世的古老武术流派之一。太祖长拳于清朝康熙年间传入山东沧州。据拳谱载,一云游僧患病于沧州街头,被宋公收留,请医调治。僧愈后,为报宋公之恩,收其次子宋平为徒,授太祖拳法六年。宋平艺成,僧辞行留名顺元和尚,后人尊其为太祖门沧州第一世祖。宋平传子宋义德,义德昼习文,夜练武,十分刻苦,硬、软、轻、气四功于身。清末民初李桂田拜王永贵为师习练太祖长拳,武林人送绰号“快手李”。解放前,临朐拳师刘士杰、刘士秀在上海拜李桂田为师学艺十年。铁砂掌是其拿手绝技,在沈阳用铁砂掌打过日本人;在上海抱打不平留下了“二刘兄弟”美誉。1970年退休后返乡传授太祖长拳,弟子遍布全国各地。七十年代王洪建拜在刘士杰门下,之后又逐渐把太祖长拳传授给了儿子王刚。王刚,1978年生人,自六岁起,就跟父亲学习武术,悟性非常强,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几年时间,王刚就全部掌握和继承了太祖长拳的全部技艺。为了实现自己把太祖长拳武术继续发扬光大的理想,1998年6月,在五井镇驻地,成立了临朐莲花山武术学校,2015年,王刚与谭京杰等人又组织成立了太祖长拳研究会,研究传承正宗太祖长拳。至今学员1600多人,分别来自县内的城关、五井、营子、冶源、辛寨等,以及青州、烟台、威海、昌乐、安丘等地。
王刚,1978年生人,王洪建之子,是太祖长拳的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始苦练基本功,从未间断,几年时间,就全部掌握了太祖长拳理论和武术套路。1998年6月,他组织成立了临朐莲花山武术学校,专门向学员传授太祖长拳。2015年他与谭京杰等人组织成立了太祖长拳研究会,专门研究太祖长拳技艺。王刚积极带领学员及学生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得市、县武术一、二等奖及组织奖。王刚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四段,潍坊市武术协会会员,临朐县武术协会会长,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
多年来,省内外一些武术名家经常和王刚进行武术交流和切磋,互通有无,不断创新拳法;同时也有很多外地武术爱好者前来求教,王刚都毫无保留的耐心讲解,传授拳术,从而使得太祖长拳和武术活动得以普及和发展。
|
基
本
内
容
|
太祖长拳,讲究实战和攻防格斗,起如风、击如电;其特点为结构严谨、架势端正;招法利落、清晰紧凑;虚实分明、非攻即防;动作古朴、形神兼备;劲力浑厚、刚柔相济;节奏明快、舒展大方;不尚花架、突出实战。
其套路有,十路弹腿、小虎燕、流星捶、十字长拳、四路奔打、黑虎捶、七步连环捶、黑虎交叉、八环捶、八仙掌等;徒手对练有,十路拆弹腿、连五掌、小环捶、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枪等;器械有,太祖盘龙棍、三义枪、梅花枪、四风刀、太祖刀、子午剑、八仙剑、青萍剑、青龙偃月刀、双手带、朴刀、双钩、太祖梅花双刀、十三铁鞭、三节棍、绳镖、流星等软硬器械;器械对练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枪、到离家边等;还有排打功、铁砂掌、鹰爪功等软硬气功功法,其功法十分完备。
十路弹腿
十路弹腿是太祖长拳的入门基础功夫,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
第一路崩开山,第二路十字并脚尖,第三路劈砸鹤挑石,第四路蹬扑带脚连,第五路栽拳虎抱头,第六路勾拢与砍冠,第七路推,第八路转环,第九路彭梭一溜边,第十路箭弹。
小虎燕
第一趟
并步双掌,虚步圈捶,提膝勾手,并步下蹲抱腿,站步分手亮掌,左弓步冲拳,转右弓步冲拳,回左弓步上马步压肘,右弓步顺步拳,回左弓步提膝双坤,右弓步劈拳,搂手右弓步冲拳,单採手劈掌,双摆掌巧腿,高跳仆步压肘,搂手左弓步冲拳,十字腿,上右步落马步下截,飞脚,落马步冲拳,双採手上左弓步搂手冲拳,马步冲拳,右弓步冲拳,站身;
第二趟
双採手马步压肘,搂手右弓步冲拳,马步冲拳,上手不动左手抱腰,上左弓步盖手推掌,上马步上架撩云掌,左手抱腰单採手上左弓步搓胲捶,上右弓步採手劈拳,盖手冲拳,提膝分手,马步撞肘,站身;
第三趟
坐盘下截,踢右腿,双摆掌巧腿,高跳仆步压肘,搂手左弓步冲拳,十字弹踢,分手踢腿,二踢连箭,高跳仆步压肘,后扫堂,右弓步上左步双採手,马步顶肘;
第四趟
左手抱腰,右手上封下截,上右弓步盖手推掌,左单採手上步钩子脚推掌,上右弓步劈拳,左弓步圈捶,马步下截,掏手右弓步圈捶,右步双採手,上左弓步坤肋拳(双拳),转右步单採手仆步压肘,搂手右弓步冲拳,右仆步,搂手左弓步冲拳,双採手,右蹬脚,左踹脚,上步採手劈拳,盖手拳,提膝分手,右弓步搓胲拳,盖手捶,转左仆步,搂手左弓步冲拳,虚步跨虎,落弓步并步圈捶,收势。
流星捶
第一趟
并步双掌,虚步穿掌,提步上三步,并步盖手拳,补手拳,手回下分手虚步亮掌,提膝右弓步搂手推掌,转身左弓步搓胲捶,上右弓步搂手虚步肋窝捶,落左弓步分手塌步亮掌,右弓步提膝抱掌,上左弓步顺步掌,上右步马步冲拳,上左弓步双採手推掌,扑手踢裆腿,提膝圈拳,右蹬腿转身左弓步推掌,转身马步下截,上右步叉步十字腿,马步冲拳,坐盘下截,高跳仆步压肘,转身搂手斜步吊打,美人照镜,採手钩子脚劈砸,霸王捆鞭,双採手上左弓步推掌,吞秀十字腿,落右弓步单採手劈砸,落虚步挎篮,提膝上马步冲拳;
第二趟
提膝搂手右弓步推掌,上左弓步搓胲捶,上马步採手抱肘,双採手上左弓步推掌,吞秀十字腿,右弓步顺步掌,单採手上左弓步顺步掌,盖马三捶,霸王捆鞭;
第三趟
踢裆腿,左撬腿,高跳仆步叠肘,叉步分手,分手蹬腿,搂手左弓步冲拳,吞秀十字腿,分手白鹤亮翅,二踢连箭,左弓步下截,盖手提膝穿掌;
第四趟
转身仆步,转左弓步斜步吊打,吞秀十字腿,提步右弓步双摆掌,掏手坐盘下截,左弓步蹬扑,转身右弓步推掌,上马步採手下截,右弓步双摆掌,虚步下栽拳,旋风脚,上左步高踹腿,採手钩子脚劈砸,採手左弓步双撞,落步跨虎,穿掌二踢,虚步下栽拳,落右弓步双摆掌,并步圈捶,收势。
器械口诀
三义枪
1.起势2.虚步带枪3.并步提枪4.右手反把丁步带枪 5.左弓步拦拿扎(三枪)6.回手劈枪7.左弓步拦拿扎(三枪) 8.进右步马步把砸 9.左弓步下扎枪10.退左步叉步抱枪11.左弓步下劈枪 12.左虚步崩枪13.左弓步拦拿扎 14.上右脚高虚步提把打花 15.右转身下劈踢枪16.回跳马步单手刺 17.退右步左弓步拦拿扎 18.提膝下拨枪19.马步下压单手刺20.右弓步抱枪 21.交叉步左右把拔22.高虚步提把上拔23.双手花左仆步把砸 24.起身左弓步把拔25.右单手抡花歇步反刺 26.穿喉枪退步左弓步扎枪 27.进步拦拿扎(三枪)28.仰身后拔枪29.进右步拦拿扎30.回身左右穿喉枪31.仰身锁喉枪 32.双手花回身提左膝上架枪 33.马步下拿枪34.跳步右独立下刺35.败式行步拖抢 36.右旋风脚37.绞手反拿穿背枪38.打花绕背后穿枪 39.左弓步拦拿扎40.虚步带枪41.并步收势
单刀口诀:1.上式左手握刀2.退步穿掌3.缩头裹脑4.虚步藏刀5.提步穿掌6.飞脚右手接刀7.四身缠头裹脑8.虚步藏刀9.上步撩刀10.盖顶削刀11.转身削刀12.缠头裹脑13.步亮掌14.上步撩刀15.跟步推刀16.缠头蹲身削刀17.转身扎刀18.白鹤亮翅19.跳步削刀20.转身削刀21.翻身削刀22.步藏刀23.缠头裹脑24.左手接刀25.虚步穿掌26.退步收式
大刀口诀:1.上步撩刀2.转身撩刀3.架刀4.背刀5.跳步转身6.拖到式7.刀劈西门
三节棍口诀:1.上式2.跳步出棍3.横扫千军4.点棍5.劈棍6.摇棍7.五花棍8.十字坡红9.野马分鬃10.背花11.盖顶花12.地盘花13.学手四面花14.大劈棍15.翻身劈棍16.收棍
七节鞭口诀:1.上步出马一条枪2.苏秦背剑3.转花4.拔草寻蛇5.缠脖6.张飞编马7.环带围腰8.浪子踢球9.收式
太祖棍
该套路动作23个,棍法有劈、扫、崩、点、撩、扎、戳等,特点是迅猛泼辣、刚劲有力、灵活多变。
1.左弓步下扫2.上挑3.右弓步拦棍4.左弓步下扫5.提膝下拦 6.弓步点棍7.虚步上拨8.劈棍下点9.上步拦棍10.弓步下扫 11.挑棍 12.弓步拦棍13.弓步下扫 14.提膝下拦15.马步点膝16.左弓步劈棍17.提膝拦棍18.上马下劈19.回身下插20.马步劈棍21.马步起棍22.上步拦棍 23.收势
|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
一、相关器械
1.刀,短兵器的一种,大多数是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刀由刀首、刀柄、护手盘、刀身、刀刃、刀尖组成,刀身部有刀槽,配在刀柄后可以有彩绸做得刀彩;
3.枪,武术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武器,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
4.棍,多是由白蜡杆或金属制成,棍的长度一般是与习练者的身高相等或略高。
二、作品
1.《临朐县志》(1840-1987)记载了刘士杰传承太祖长拳的事迹;
2.《临朐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记载了刘士杰传承教授太祖长拳;
3.《临朐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记载了刘士杰、刘士秀拜师习练太祖长拳的习武生涯。 |
传
承
谱
系 |
第一代:王永贵,1850-1920,河北沧州人,曾在沧州衙内任班头代代守备,以太祖刀著称,最早把太祖长拳带到山东。
第二代:李贵田,1898-1956,山东烟台人,清末民初拜王永贵为师习练太祖长拳,武林人送绰号“快手李”。
第三代:刘士杰,1917-1997,山东潍坊临朐人,解放前有幸在上海拜李贵田为师学艺十年。铁砂掌是其拿手绝技,在沈阳曾用铁砂掌打过日本人,当年在上海打抱不平曾留下“英雄刘”的美誉,后回到家乡潍坊并把太祖长拳发扬光大。
第四代:王洪建,1951年至今,自幼就跟随父辈习武,十三岁师从刘士杰习练太祖长拳,与此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其它拳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第五代:王刚,1978年至今,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在业余时间,跟着父亲王洪建学习武术,悟性非常强,对一招一式,舞刀弄棍,持枪舞剑等,样样得心应手,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基本全部继承和掌握了太祖长拳及其它少林拳术的整体套路。
|
代
表
性
传
承
人 |
王刚,1978年生人,自幼跟随父王洪建习练太祖长拳,悟性非常高,拳术、器械等样样得心应手,全面掌握和继承了太祖长拳。为了实现自己把太祖长拳等武术继续发扬光大的理想,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五井镇驻地,1998年成立了临朐县莲花山武术学校,向喜欢武术、强身健体的群众传授太祖长拳等多种武术,主要就是用传统武术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2015年他与谭京杰等人组织成立了太祖长拳研究会,专门研究太祖长拳技艺。王刚积极带领学员及学生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得市、县武术一、二等奖及组织奖。王刚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四段,潍坊市武术协会会员,临朐县武术协会会长,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
|
主
要
特
征 |
太祖长拳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刚柔相济,虚实并兼,行拳过步,长打短靠,爆发力强。其劲力发挥于撑、拦、斩、卡、撩、崩、塞中,囚身似猫,抖身如虎,形似游龙,动如闪电;主要手法为,挑、砍、拦、封、闭、缠、扫、踹、弹、撩、钩、撞、绊、等;交手时,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四气、五巧、六变、七奸、把狠。进身前,手步相连,上下相随,遇隙即攻,见空则扑。招式有,非攻即防,虚中寓实,实里含虚,一式多变,借“敌”之力以制其身。
|
重
要
价
值 |
1.健身作用。太祖长拳是临朐地方拳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稀有拳种,套路长,大约两分钟左右,对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2.文化价值。太祖长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喜爱,成为连接各地文化和友谊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3.太祖长拳,从练习功法到利用功法,都能体验到武术文化的印迹,追求超常的攻防能力,它不仅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弘扬中国体育项目和传统武术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濒
危
状
况 |
太祖长拳,最早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时间长远,流传甚广,但真正能练习传承下来的不是很多;由于该拳套路长,用力大、须吃苦受累,一般儿童的耐力达不到要求,因此,目前习练者较少,真正的传承人较少,并且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亟需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
|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1.组织传承人不定期研讨传承事宜,制定传授太祖长拳方案。
2.太祖长拳传承人定期或不定期与其它拳派等相互切磋、交流,促进提高,并对学员进行言传身教。
3.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以及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太祖长拳的关注度,进一步扩大太祖长保护太祖长拳的传承。
4.积极申报太祖长拳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诚希望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太祖长拳的传承。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因为成立武校时,先在农村,后进入县城租房子用,没有资金来源,全靠个人支付;又因租住的武术学校,年年缴纳较贵的房租,开办武校11年来,基本尚够维持,没有剩余资金,武校运转非常困难。
|
保护内容 |
1.太祖长拳基本功以十路弹腿为入门练习功法。
2.太祖长拳相关拳谱、视频等历史资料。
| ||||
五
年
计
划 |
时 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
2016年 |
挖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
完成建档工作,培养接班人、传承人 | |||
2017年 |
积极参加各级别的技术培训等活动 |
加强交流,提高专业水平 | |||
2018年 |
继续培养传承人才,积极参加各类武术联谊、交流、比赛等活动 |
培养接班人、传承人,基本能够承担初级传承任务 | |||
2019年 |
组织专门人员编辑、发表太祖长拳器械及技术研究的书籍和论文 |
编辑出版武术教材,发表研究成果论文 | |||
2020年 |
在社区、文体广场开展义务辅导,吸引青少年、老年人及武术爱好者参加武术活动,为全民健身工程作出努力,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
把太祖长拳普及到学校、社区、村庄 | |||
保障措施 |
1.完善太祖长拳谱系,挖掘整理武术资料。
2.拍摄太祖长拳、器械影像资料保留存档。
3.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发展事宜。
4.成立太祖长拳研究会。
5.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太祖长拳研讨班。 | ||||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
经费预算 |
依据说明 |
地方配套资金 | ||
60万元 |
1.因现有场地,是租用个人的一层楼房,每年需缴纳较贵的房费;需重新长期租用一个适用的活动训练场所,进行武术传承,预计租赁场地、购买器械等费用56万元。 |
无 | |||
2.通讯器材、音像设备(电脑、电话、摄像机、照相机)等费用2万元。 | |||||
3.外出学习与交流等费用2万元。 | |||||
备注 |
无 | ||||
临朐县志记载,武术活动在县内源远流长。汉朝,县内就有武术活动,历代沿袭相传。民国时期,县里设国术馆,培养武术人才。建国后,县政府多次号召挖掘整理传统武术项目,并组织武术表演和比赛,推动了武术活动的开展。太祖长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拳种。
太祖长拳,是中国最古老的拳术之一,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强身健体。其内容丰富,拳术和器械套路繁多武术内容丰富,包含各种拳术、器械、实战技法、对练、单打、内气功、硬气功等,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刚柔相济,虚实并兼,行拳过步,长打短靠,爆发力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太祖长拳在原先拳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拳术的精华,融合其中,更加讲究实战,动作古朴、形神兼备,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相融,在漫长的历史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集攻防能力、养生内功和文化为一体的完美体系,充分展示了古老中国在健体领域方面的实效,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应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让这一拳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专家委员会论证组组长(签字)
二0 一六 年 六 月 二十 日
|
参与项目论证专家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单位 |
专业 |
职称 |
联系电话 |
签字 |
傅佩泽 |
男 |
70 |
临朐县文化馆 |
群众文化 |
副研究馆员 |
3218166 |
|
冯益汉 |
男 |
67 |
临朐县文化馆 |
二级编剧 |
编 剧 |
13573657363 |
|
马立国 |
男 |
64 |
临朐县文化馆 |
群众文化 |
副研究馆员 |
13573678163 |
|
姜文成 |
男 |
56 |
临朐县文化馆 |
群众文化 |
副研究馆员 |
13181699188 |
|
王庆增 |
男 |
47 |
临朐县图书馆 |
图书馆学 |
副研究馆员 |
3212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意太祖长拳申报为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签章:
二0 一六 年 七 月 二十五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