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站群
当前位置:首页--临朐县文化馆--文化动态
【重点关注】文化惠民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  

  今年以来,为切实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临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真贯彻上级部署,从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创新形式,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文化惠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强化保障,夯实文化阵地

  县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作为我县最大的民生项目,县文化中心开工以来,先后完成河道改造、场区硬化、道路铺设、土方回填、桩基施工等工作,建成后将成为集培训辅导、展览展示、演艺电影、爱国教育、读书学习、休闲娱乐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全县城市地标和市民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中心。现有县级文化阵地、设施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县文化馆继续保持国家一级馆称号,县博物馆创评为国家二级馆,县图书馆顺利通过评审,继续保持国家二级馆称号。

  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做好镇街综合文化站提升建设,全县10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投入财政资金140余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图书5万余册、书橱桌椅等文化设施,对10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功能室进行了提升建设。争取市县扶贫专项资金80余万元,采购图书4万余册、书橱、电脑、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对21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建设。目前,全县350个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场所。

  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争取扶持资金21万余元,在16个村(社区)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基层服务点,完成图书编码4万余册,安装防盗仪16台、扫描枪16个,完成16处基层服务点的数据端口开口,统筹推进活动开展和文化队伍培训,实现了图书、文化师资等资源共享,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传创并举,非遗活态传承

  

  设立非遗项目传习所。申创《庄农日用杂字》、黑陶瓦盆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习所,新增临朐烤烟技艺传习所、临朐全羊制作技艺传习所等8个县级传习所,现有传习中心、传习所达到32处。传习所的建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开展项目传承、创作与交流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场所,实现了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全县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打造“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建设列为今年全县重点改革项目,该项目集展示展演、传承传习、休闲体验、交流交易于一体,成为临朐非遗文化旅游消费标志性、常态化高地和极具骈邑古韵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产品聚集区。现已入驻东镇沂山祭仪、桑皮纸制作技艺、红丝砚制作技艺、黑陶瓦盆制作技艺、《庄农日用杂字》、临朐手工箅子等30余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带动了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

  推动非遗展演活动常态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展演活动,让非遗保护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组织举办了“手绘新时代·年画展风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启动仪式、“红色精神·时代传承”庆祝建党97周年剪纸展等活动,让群众亲身体验非遗项目,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创新文化教育宣传方式,制作非遗宣传展板、历史文化展板,将文艺演出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相结合,在开展送戏、送演出、送培训下乡的同时送展览进社区、进学校,全县100多个社区(村)拥有了常态化的非遗宣传展示,满足了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丰富了精神生活。组织非遗项目晋京参加“千年潍水·手艺之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潍坊)保护成果展示月,洼子跑麒麟、东镇沂山祭仪、桑皮纸、周姑戏、临朐手绘年画等11个非遗项目亮相恭王府。这次活动是对临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次重要宣传推介,更是对“文化临朐”美好形象的生动展示。

 

  薪火相传,传承骈邑文脉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和“乡村记忆”工程,统筹县史、镇史、村史、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在县博物馆建成临朐县历史文化展厅,在镇(街、园、区)建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牛寨村、隐士村、东朱封村、李家庄村、茹家庄、红新村、刘家营、瑞庄村等镇村历史文化成果展馆(室)60多处,淌水崖水库纪念馆、牛寨村史馆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展“十百千”示范点,今年冶源镇红新村黑陶瓦盆展览馆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历史文化展“十百千”示范点。寨子崮、北黄谷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福泉村党性教育基地、朱位村状元祠、茹家庄村史馆被确定为“临朐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傅家李召村、吕家楼村、赵家楼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展馆正在建设中。县镇村历史文化展馆的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汇集了精神力量。

  创新文物保护新模式。加快推进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提升,通过多元化方式实现重点文物的数字化提升,在展览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高科技技术同文化藏品相结合激发观众主动参与展览,体验传统文化的欲望,打造成为“互联网+文博”示范工程。

  

  强化培训,补齐文化人才短板

  

  抓实“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在文化馆开设舞蹈、合唱、二胡、古筝、巴乌、临朐手绘年画、西洋画、戏曲等16个门类22个培训班,今年以来已培训各类文化人才3800余人次,实现了公益性培训常态化、大众化。针对青少年素养提升的青少年形体、少儿音乐素养等培训班,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山东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和山东小戏创作实践基地两个基地作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培训了全县戏剧人才队伍,提升了“小戏之乡”的创作水平。

  下沉文化培训力量。由县文化馆专业演员和部分文化志愿者组成6支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全县14个镇(街、园、区)319个中心村,依托县文化馆基层服务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将辅导培训送到百姓身边。今年以来,先后到基层开展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员6000余人。每场文化下乡演出之前,提前征集当地群众的优秀文艺作品,由专业人员辅导培训、打造锻炼,迅速提高了专业水准,提升了演艺水平。通过文化培训的力量下沉,丰富了广大文艺爱好者的艺术知识与技能,提升了群众的审美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打造品牌,激发内生动力

  

  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地区提升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关键所在。我县以此为突破口,将每三年一届的临朐县群众文化艺术节、每年一次的元宵节街头民间艺术表演、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以及文化下乡活动打造成我县的特色文化品牌。今年来,我县将创建特色文化品牌的重心下移,开展了文化志愿服务、乡村旅游节、临朐沂山文化节、寺头香椿节、嵩山桃花节等三十余个文化品牌活动,新建文化队伍200余支。特别是“四个一”活动的开展,为各个镇(街、园、区)量身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了文化临朐的知名度,扩大了临朐文化的影响力。

  打响文化志愿服务的品牌。今年我们着力打造并推出“走近百姓身边 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志愿惠民演出活动、庆祝建党97周年2018县文艺志愿者“走进第一书记村”文化惠民演出,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生活。同时,面向全县14处镇(街、园、区)、各企业、各民间艺术团体、文艺协会、文化爱好者、志愿者征集优秀演出节目500多块,自6月开始在全县各镇(街、园、区)开展巡演,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为广大文艺志愿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其成为舞台的主角。

  

  整合资源,打造强力引擎

  

  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积极响应山东省第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号召,进一步整合各界资源,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季活动开展以来,认真做好活动宣传发动,先后同图书报刊、文化旅游、艺术培训等9个门类40余家文化企业对接。截止到11月,已开展主题活动131项,开展活动1673场次,参与180万人次,消费季开展以来有关工作多次被市组委会通报表彰。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了文化带动消费的作用。

  挖掘传统文化产业优势资源,开发旅游衍生品。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推进奇石、雕塑、红木工艺、临朐手绘年画等文化产业发展,在手绘年画现有抱枕、快客杯、纸杯等手绘年画衍生产品6大系列12个品种的基础上,加快临朐手绘年画等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实现临朐手绘年画产业化发展。推动手绘年画、雕塑、红木、奇石及其衍生品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一次办好,提升服务效能

  

  按照“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梳理上报“最多跑一次”事项工作,精简审批事项;制定完善“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完成临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窗受理”市场主体设立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事项清单填写和整理市场准入一窗受理服务指南工作。通过精简审批事项,充分发挥政务大厅“为民、利民、便民”作用,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环境。

  

  

  

    
打 印】  【关闭本页